1.儿子的小技俩
每次考试前,我都让儿子做几张试卷,临时突攻,巩固知识点。
儿子掌握了我的习惯以后,现在要么推迟时间,要么干脆不告诉我考试时间。
就向上次第五单元考试,都考完两天了,我才知道。第六单元,他也如法炮制,好在有惊无险,分数都在前三名。
昨天中午放学,他不告诉我第二天第七单元要测试,等到送他去上学时,才说出来。
好吧,晚上突击也不迟。
昨天晚上是平安夜,他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又闷头自觉地做了四张试卷,还剩第五张,他说困了。
我说,今天好好复习做题,明天晚上出去过圣诞节。
儿子问:“明天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多怎么办?出去玩,作业没时间完成怎么办?”
我一时语塞。想了想说:“明天放学就赶紧写作业呗。”
这是小学二年级儿子的学习情况,我自己没有培养学习的自律性,却在让儿子保持努力的习惯。
人往往都是如此,严他宽己容易,要求别人容易,对自己却狠不下心。
2.为什么成天“忙碌”的我,每天都一无所获?
细思量,我是个随意懒散之人。做事情缺乏自律,还不按计划执行。即使列了清单,也掩耳盗铃,视而不见,漠然置之,仿佛那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
只是,每每到了一天的结束,我会懊悔自责一番,过后依然重复不改。
长此以往,我把曾经的灵气掩埋,把曾经的自信消亡,把对兴趣的热情消耗无几。
久而久之,失败感挫败感抑郁感接踵而来,层层重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但是,我每天又好像很“勤奋”很“忙碌”的样子。
凌晨4点半醒来,抓起手机看微信,看QQ,看头条,百度,腾讯,简书,公众号。
匆忙地做早饭吃早饭送孩子去学校,上午去瑜伽馆。
中午接孩子放学,做饭吃饭。
下午送孩子上学,返回后计划写文章的,可是写什么呢?怎么写呢?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还是算了吧。
看书?手机已经在手里,怎么舍得放下呢?
于是,又像早晨一样,把微信,QQ,头条,百度,腾讯,简书,公众号,统统看了一遍。
微信置顶的“三件事”被我高高挂在那里,不打开都知道是哪三件事,都与写作有关系,就是不去做。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当兴趣变成了难题和阻碍时,也是挺让人头疼的。
于是乎,我的碎碎念里隐藏着悲观丧气,对自己严重失望的情绪。
这样真的不好,即使我写不出来像样的文章,也不能把垃圾随意倒,浪费公共资源呀。
作为一个还有良知的守法公民和伪文爱好者,我要保住最后一丝纯真和善良。
不仅要打住,控制住。还要改变,要刻意练习。如果暂时还丢不掉刷手机,那就把刷手机的顺序倒一倒总该可以吧?
3.从今天起刻意练习,培养好习惯
每天凌晨4点半先从列的“三件事”开始,再不行,就从简书的日更开始,早日更总好过晚上困得睡着了断更吧?
所以,今天我就开始了自救式的刻意练习:在第一时间完成了今天的简书日更。
接下来,我就要合上手机,做早饭,吃早饭送孩子上学。
上午去瑜伽馆。
中午会边做饭边听书。(这个习惯也要刻意练习。)
最考验人的是下午2个小时的黄金时间。这段时间是规划写作的,但每次都觉得困难,被手机干扰了。
今天,我克制自己不浏览与“三件事”无关的网页和内容。
我只围绕“三件事”:看,列大纲,找,搜,整理,写。
等到把三件事全部做完,我才轻松愉悦地,随心所欲地,各种手机刷,看,玩。
当然,可能一天完不成三件事,但即使完成一件,也要按照这个顺序走。完不成的计划可以第二天延续。但做事情孰轻孰重,谁先谁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刻意练习,养成习惯。
还记得当初选择性失业时对自己说过的话:“要把写作当成每天上班时的状态。上班时间不能干私事,不能闲聊,不能玩手机。”
他律容易,自律难,当自己管理自己时,就必须做到刻意练习。
我不谈理想,只做好工作。一项工作的完成,前提就是练习技能,进而达到胜任这份工作。
如果实在胜任不了,那就承认自己无能,做不了自由职业,那就彻底失业吧。
(今天是刻意练习的第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