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意象的思考

作者: 星光之语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22:42 被阅读0次

    自我意象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别人眼中的我”,与其对立的是“真实的自我”。自我意象承载了很多社会期许和价值,把外在的价值视为自己的价值,把外在的期许视为自己的期许。(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

    仔细观察,细细回忆,中国社会大多数人都存在于自我意象的生命情态中,也就是说大家都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不是“自己应该成为的自己”。今天来谈谈我身上所体现的自我意象的例子。

    我当年是我们家族第一个大学生,父亲对我期望很高。从我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起,父亲就告诉我,大学毕业后不着急找工作,一定要再读个硕士研究生。当时我对此并没有异议,觉得读研究生后会有更好的出路。大学四年读书很刻苦,大四的时候凭借四年优秀的学习成绩成功获得了保研的资格。现在我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求学路,我是后悔的。为什么呢?因为本科的时候我发现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十分喜欢,而且作为一个社科方面的专业,它比较偏理论, 在十几年前社会对它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并不高。即使这样,我并没有去寻求到底什么才适合我,以后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之路。我接了保研这件事,一方面的原因来源于自己对于过早踏入社会的一种逃避,另一个原因则来源于父亲对我的期望。我骨子里认为,父母抚养我长大,我得顺从他们的意愿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好好思考过我到底想要什么,我到底适合什么。

    强扭的瓜不甜,在我研究生毕业后,我的职业道路走得并不顺畅,进入职场后各种水土不服。因为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我最理想的生活,即使今天我在国企工作,国企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仍然将我变成了一滩死水。这些,都是自我意象生命情态的后遗症。甚至在最近很多时候,仗着自己为人母的角色,竟然也开始对我孩子的未来未雨绸缪起来,以后是不是让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去学个医?家里有个医生还是比较方便!又或许孩子可以出去留个学?自我意象原来还是会“社会遗传的”,你看,不用吹灰之力,我就习得了来父辈的习惯性对他人的社会期待和价值定位。

    我们在这个充满主观判断和定位的环境中,总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去期许、安排别人,却从来不曾过问对方是否喜欢,是否愿意。换而言之,我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是否也曾认真思考过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

    靠自己来定义的,才是真实的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自我意象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ss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