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

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

作者: 伯涵子弟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23:45 被阅读0次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出自金、元时期的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被金庸送给李莫愁,演绎痴迷不悔;琼阿姨让浩贞和吟霜阴阳相隔,让世人在爱恨情仇中泪满衣襟。

情字,青心,赤子也,《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一切唯心造。”心,塑造了性格,而性格决定了命运。

春秋时期,子路在卫国受孔文子的委托,辅佐其子孔悝。因卫国的政坛错综复杂,父子争王,臣子作乱。在一次政变事件中,许多人纷纷逃离避难,可子路在收悉警告信息后,仍然勇做逆行者,为护主而最终被乱刀砍死。临死前,仍不忘正衣冠。

年幼第一次读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此段时,直觉告诉自己的两个字—迂腐,认为这是儒家深入骨髓“荼毒”的结果。大学再读时,多了一种解释,人因为相信而活着。而西方哲人罗素曾说:“我不会为信仰而牺牲,万一我错了呢?”那会认为,自然是子路错了,把性命白白搭在了空中楼阁。

许多年的今天,再读《史记》的这段时,才发现错的人是自己。《论语》中提及,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也。这段话的意思除了表达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是其所在的圈子、朋友网有关外,还有另一层面的深意,人的命运也在其中,也是性格决定命运的另一种说法。子路之死,孔子犹如预言家般,未发而知之将至。孔子是如何做到的呢?如果说知子莫过于父,那么孔子绝对配得起,为师者,终身为父的称号。不仅对子路的认识如此,对子贡、颜回、曾参等人的了解也是如此。澄明的心,可能真的可以洞穿人性。

除此之外,心若有力,还可以引发巨大的创造力。台湾著名艺术家蔡志忠,44年不吃早餐,一生从不去医院。《鲁豫有约》的栏目里,他如下回答。

人的差异性由此可见,而这一切又可以溯源到儿时的心力。4岁的蔡志忠就决定一辈子活在自己创造的天堂里,15岁主动辍学成为漫画师。而在漫画事业如日中天时,却又闭关十年,潜心研究物理,成为跨领域的大成者。人,其心造就一切。

回顾总结:

1.心力所渐次形成的性格,影响一生之命运。人,不得不以一辈子去探清最深处的自我,了解它、改变轨迹,必要时走出“思维”的死胡同,活出想要的人生;

2.心力的培养,只有一条出路。用孟子的话,所谓清心,莫过于寡欲;用禅宗五祖弘忍的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3.最后,静能生慧,在内观中听见一切寂静、看见一片漆黑。

相关文章

  • 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出自金、元时期的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被金庸送给李莫愁,演绎痴迷不悔;...

  • 王阳明“心外无物”是否是“唯心主义?”

    阳明哲学,一般认为是唯心主义哲学。“心外无物”,更被认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意...

  • 书法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樊大牛书法心外无物樊大牛书法 书法心外无物

  • 阳明心学:心外无物教我们放下一切,获得你想要的

    心外无物 什么是心外无物?王阳明对心外无物有三种解释 一、物是事情,心外无物其实就是心外无事。 比如孝顺父母,你用...

  • 知我63

    王阳明:“心外无物。” 马健桐:“我外无物。”

  • 心外无物—阳明哲学

    心外无物—阳明心学 文/小芳姐姐 心外无物,物是事情的...

  • 心外无物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时痛苦,满足时无聊。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动。”可谓道尽...

  •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是一种价值存在。 简单的批之为主观唯心主义,是不了解王阳明这番话出发点所在的,也不要以为价值存在就...

  • 心外无物

    “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是否可以用“心外无物”来概括? 这个嘛,可以用四句话来解释。 第...

  • 心外无物

    无论法律怎么保护,无论档案怎么记载,一个人是否能够长期拥有某项事物,往往并不来自于外界因素。 而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外无物,到底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sv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