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子间12种沟通障碍:
1. 命令、指挥、控制。
2. 警告、训诫、威胁。
3. 规劝、说教、布道。
4.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意见。
5. 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
6. 评论、批评、责备。
7. 赞扬、表示赞同。
8. 归类、嘲笑、羞辱。
9. 解释、分析、诊断。
10. 安慰、同情、安抚。
11. 调查、质问、审问。
12. 回避、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这些沟通障碍向孩子传递了父母的不接纳,父母若想拉近亲子关系,就要学会接纳性语言。
接纳是一种主动的态度和行为,父母可以用非语言和语言传递接纳。
二、常用的语言传递方式有“门把手法”和“积极倾听”
(1)“门把手”法:
“嗯”
“哦”
“这样啊”
“有意思”
“我明白了”
“给我讲讲”
“我很想知道你的看法”
“你想谈谈这件事吗”
“听起来你似乎有什么想说的”
这些话语向孩子传达了接纳和尊重,也是在告诉孩子“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尊重你以及你的想法和情绪”“我对你很感兴趣”“我希望能和你建立亲密的关系,希望更多的了解你”。
(2)“积极倾听”
积极倾听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信息发送者,一个是信息的接收者。
父母在回应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带有任何评价、建议、分析或质疑,仅仅把孩子的信息理解后反馈回去。
积极倾听者所应该具备的态度:
真的想听孩子要说的东西;
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帮助他解决问题;
真诚地接纳孩子的情绪;
深深第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情绪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情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
把你的孩子看做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
这是一种更为主动的方法。只要父母在倾听的时候足够真诚,并且鼓励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就会让亲子间的沟通之门持续敞开,让孩子拥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