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中国社会,每个人都有这三个愿望,一愿大富大贵,二愿多子多福,三愿长寿安康。
对于普通人来说,能够将这三个愿望全部完成,那他绝对是人生赢家,此生无憾了。但是,多数人连任何一点都做不到。
大富大贵,这需要“命”和“运”的加持,并非你努力工作就能实现的。
多子多福,不仅要看儿女的数量,更要看儿女的质量,有没有孝心。如果儿女没有孝心,那你就算拥有再多的儿女也没用。
长寿安康,这当中的重点,并不是“长寿”,恰恰是“安康”。倘若我们做不到“安康”,那我们就算寿命再长,又有何意义呢?
《庄子》中有言:“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
这世间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旦我们得到了某样事物,那我们势必会受到其优缺点的影响。
不论怎么说,盲目追求“长寿”,这本就是一种不当的行为。我们所要追求的,应该是生活的安康和幸福。
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都因为失去“安康”,从而落得不幸的下场。
02
一位75岁老人痛哭,宁可早日离去,也不想活得长寿。
小区中的张大伯已经75岁了,一直生着病,也很少有人来照顾他。这让他感觉到特别失望,心如死灰。
张大伯没有生病之前,孩子们特别孝顺,不是今天嘘寒问暖,就是明天拿着大包小包回家哄父母开心,营造出了一幅“父慈子孝”的画面。
看到孩子们那么孝顺,张大伯也觉得,不如把家产分给孩子们算了,相信在分完家产后,孩子会更加孝顺父母。
分完了家产,张大伯就突然患了脑中风进了医院,需要孩子们亲身照顾。后来,虽然张大伯康复出院了,可还是很难生活自理,就只能让儿女们来服侍了。
刚照顾张大伯那两年,儿女也没有什么怨言,只是默默地孝顺父亲。那两年过后,儿女们就有点撑不住了,纷纷选择踢皮球,互相打太极。
看到这种情况,张大伯就在思考,为何孩子不孝顺父母呢?难道说孩子之前的孝顺,都是装出来的吗?
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一个老人,卧病在床就算了,而且没有了任何资产。这个时候,那他该如何是好呢?没办法,他只能希望早点离去,不再受苦。
03
如果老人能遇到孝顺的孩子,那他就算卧病在床了,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相反,如果老人遇不到孝子,而且卧病在床了,那他又能怎么办呢?就只能在孤苦无依当中度过一生了。
有个道理我们要明白,人越是长寿,越需要“受苦”。这里的苦,可以是病痛的苦,可以是贫穷的苦,可以是孩子不孝的苦。一切,都有可能存在。
像上文张大伯那样的老人,为什么希望自己早日离去,不再活得长寿呢?原因有三。
原因一:如果人卧病在床,那他就算再长寿,也不过是受苦罢了。
单位的老李,中年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在病床上足足躺了两个月。这两个月的经历,让他直言,每天躺在床上,接触不到外面的环境,真令人感到可怕。
同样的道理,像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他们虽然长寿,可身体却一直不好,连自理的能力都没有。如此,他们就会活得卑微,活得生不如死。
原因二:孩子不照顾,让心理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人生最悲哀的事儿,便是你养了多年的儿女,竟然在你无能为力的时候抛弃你,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人间绝望”。
被抛弃过的老人都明白,举目无亲,身边没有人可以依靠,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折磨,比病痛的折磨更让人绝望。
04
原因三:看透了现实,失去了希望。
庄子有言:“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这世上的悲哀,没有比“心死”更严重的。而肉体的死亡,终究是次要的。
像张大伯,他在病床上看到的,是自己毫无价值的未来,也是儿女们嫌弃厌恶的嘴脸。看着这样的情况,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在职场中,普通人被人说几句就觉得脸面尽失,消极怠工,又何谈是老人受到亲人儿女的嫌弃和背叛呢?
唯有在极度卑微当中,才能看透这个世界。唯有经历最悲惨的人生,才知道何为幸福,何为生活的美好。
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我们所要追求的,不该是毫无价值的长寿,而是有温度的“安康”。试想,到底是安康到80岁好呢,还是受苦到100岁好呢?
低质量的长寿,不如高质量的生活。如果让人选择,那肯定是选择安康到80岁最好。
有道是“历经世间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就是这个道理。没有安康,就没有幸福美满的未来。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