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C3S5-3《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C3S5-3《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16:04 被阅读0次

“力动态”模式的特色

1 带来的启示。作者强调,这个脚本基本能概括所有因果结构式。而在这个脚本中,拮动力占着头等重要的地位。

(这完全可以理解,只要我们谈论到因果关系,其实本质都是在强调原因的重要性。)

前文提到的“可能世界”,其实描述的就是拮动力缺失的世界。

而这里说的主体、拮动力以及各种运动趋势,并不一定代表特定的事件或是事物。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方式,虽然有些情况下一些认识在科学的意义上可以商量,但在认识的过程中并不会面临这种严格的质疑。

如在“划火柴导致火柴燃烧”的事例中,人们会把“划火柴”视作拮动力,把“火柴”视作倾向于静止的主体。尽管科学上我们可以说导致火柴燃烧的条件有很多,但这不妨碍人们就是以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做认知的。这里讨论的是关于因果关系的“思维规律”而非“客观规律”。

再如在逻辑中A导致B, B 导致C,必然会得出A导致C。但是在现实因果关系的思维中,如果“B导致C”的例子中人们不把A视作拮动力,那人们就不会认为A导致C。

因此,回应上文,不仅必要条件在因果关系思维中不成立,充分条件在因果关系中也不一定成立。因果关系思维并不严格遵循形式逻辑。

再如,根据此模型,拮动力必须体现为动力,因此如果没有被视为“动力”的事件一般不被视作原因。如看到有人溺水或倒在路边而不报警,一般不被视作犯罪,因为当事人什么都没做,不被视为某种行动的力量。

书中给了一个例子,在一个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硬币会正面向上落下。落下途中有人用弹球击中硬币,导致硬币以反面落下。人们会认为是扔弹球的人“导致”硬币反面落下。而如果告知参与者硬币会反面落下,落下途中有弹球击向硬币,而有人拦截了弹球。那么人们不会认为是拦截者“导致”弹球反面向下。因为在人们的认知中,“拦截”并不是与主体“硬币”发生关系的拮动力。

2 与现实的矛盾。这种心理的动力学与实际世界的牛顿物理学规律是矛盾的。在牛顿物理学中,事物并没有主动和从动的关系,它们都是平等地相互作用的。且事物本身没有什么关于运动的“内在倾向”,要么匀速直线运动,要么静止。

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经常说的笑话,“有人用拳头打你脸,但从物理学上讲你也用脸以同样大小的力打了对方的拳头,所以没有人吃亏或占便宜。”再如大家在初学物理时,不少人会在理解加速度上有些困难,本能地认为物体受力与速度有关。“物体运动是因为受力”的观念可能更符合直觉。

我们常说量子力学、相对论不符合直觉。其实,牛顿力学也不符合直觉。只是我们经过学习逐渐接受了。

因此,也有人,如罗素,认为因果关系思维应当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被抛弃,就像君主制一样。一个知道宇宙中所有例子的拉普拉斯妖加上完善的物理学规律才应当成为我们要追求的真正规律。

然而,这种图景并不现实,即使不考虑微观世界量子力学那种诡异的情况。在大部分生活场景中,我们也无法用简单的物理学计算因果。“在那些人们感兴趣的心理平台上,也就是那些在他人大脑内部充满了摩擦、化学反应以及数万亿的微观相互作用的心理平台上,运动中的物质遵循着自身的原则,在这里,牛顿定律显得是那样的苍白且无力。”

正像物质、空间和时间的思维规律一样,我们对因果关系的思维,是基于人类目标的。那些看似细致却根本无法实现的度量方式并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评论:这一节总体而言比较令人信服。作者在此不再主要依靠英语语法、语词的分析,而是单纯基于人们思维习惯分析。这显然更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

“力动态”的思维模型,也确实能解释很多我们心中的因果观点。如我们只把行动的事物视为拮动力。拮动力和主体的关系总是就事论事,而并不符合形式逻辑的推理。

而面对传统因果关系解释面临的问题,作者选择放弃论证因果关系的客观实在性,而讨论“因果关系思维”,放弃给出我们具有“因果思维”的原因,而直接分析“因果思维”的结构。这种讨论方式彻底地将科学上的时空、因果与心理架构上的时空、因果区分开来。

此时再回头看休谟和刘易斯的理论,就仿佛是在谈论“人们如何用心理的方式确定客观的因果性”一样,看起来有些僭越了,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且最后作者提到,那种拉普拉斯妖式的物理学想象,只是一种错误,我比较认同。许多人似乎在并不太了解科学的情况下,看到类似科学的东西便盲目信任。而拉普拉斯妖就是这种科学视角下全知全能的代表。可惜人类在绝大多数时候并不能把握实际情况的所有变量和数据,所谓的科学家也只能根据有限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进行猜测与推论。

但作者在讨论因果关系时,似乎天然以为拮动力永远是居于强势的。这也是他提到的心理动力学与牛顿力学第三个不同点。我没有写出。他在给出第二个图表时也未说明为什么两种“尽管”的情况不需要讨论。

我认为他忽视了一点,那就是在拮动力弱势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将其认知为“因果关系”,而不是不能认知它。只是不在“因果关系”中认知它而已。因此不是拮动力永远占优势,而是拮动力占优势的关系才叫因果关系。

相关文章

  • C3S5-3《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力动态”模式的特色 1带来的启示。作者强调,这个脚本基本能概括所有因果结构式。而在这个脚本中,拮动力占着头等重要...

  • C3S5-2《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作者认同的因果关系思维,是托尔密提出的“力动态”的心智模式。 这个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因果关系思维中,人们只考虑两个...

  • C3S5-1《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本节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它与特定的语言关系不大,更能体现普遍的人类思维习惯。 涉及到因果关系的论述细致且有趣,不过如...

  • 中国思想发展粗线条之我见

    一、关于思想及思想者 思想究其本质而言,是人的情绪和思维的产物。情绪是思想的导火索,思维则是产生思想的思辨过程。 ...

  •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社会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这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人的本质是思维,思想...

  • 为什么

    原则:因果思维 认知: •因果关系是一种人类的主观思维方式 •因果关系反映了一种超越经验的思考能力 • 行为: •...

  • 犯罪构成之因果关系-附思维导图

    学子 CH 的法学学习笔记 文字提纲 犯罪构成之因果关系(文字提纲).png 思维导图 犯罪构成之因果关系 (思维...

  • 创意写作实践(二)

    写作的创意主要是创造思想,科学、哲学、宗教都离不开思想。即使是艺术,用形象思维,要表现的本质还是抽象的思想。 思想...

  • 因果关系、错位逻辑与幽默:因果逻辑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人是归因动物,社会化的本质可以说是发现事物因果关系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逻辑思维形成过程,原本无关杂乱事情,被我们有...

  • 阅“Understanding cause and effect

    因果关系发生在情感和思想过程中很少,因为思维和情感的变动性大,并且导致一些"果"的"因"的来源和种类繁多,交代关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C3S5-3《思想本质》:因果关系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kvc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