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很善解人意的主动带娃一天。在这个难得的休息日里,我最想做的居然是写一篇隔了N久的更文,此刻只想送一首《凉凉》给自己。
小的时候过生日,觉得这是自己的节日,应该高兴和庆祝。可做了妈妈之后,就会想到,这是自己妈妈的母难日,应该感谢和慰劳母亲。人生就是这样,有了切身感受之后才会有更多的成长。这让我在看过日本电影《如父如子》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
影片讲述了一个日本安逸的中产家庭突然得知他们6岁孩子出生时在医院被抱错而陷入家庭伦理困境的故事。电影通篇在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下,演绎了一对现在都市标准家庭的父子关系,在意外的得知相互间其实没有血缘关系后,发生的变故。这样的剧情主线与该变奏曲中,以一个主题引导出对比和对应,探索演绎的各种可能性,如出一辙。也许导演特意选择了这样的古典音乐,寓意着亲情的主旋律,其中蕴含的情感也是千变万化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良多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精英,在东京知名的大企业当白领,住着像五星级酒店一样的豪华公寓,有一位温柔贤惠的全职太太绿和一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庆多。良多常常加班不在家,对儿子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洗澡要独立完成,每天要按时练琴。能出色完成任务,并得到爸爸的称赞和肯定,是儿子庆多唯一的快乐源泉。
而雄大一家却是完全不同的镜面。雄大在东京乡下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电器行,一大家子都在蜗居在店铺后面的小平房里。但是雄大却可以边工作边和偶尔跑进来的孩子们玩耍。晚上陪孩子们一起挤在浴缸里,还会顽皮的含一口水吐在孩子身上。妻子尤加利在快餐店做兼职,对雄大呼来喝去,表面看起来很强势。但是对孩子们却异常温柔,会和孩子们一起搞怪做鬼脸。尤加利长得非常漂亮,尤其是那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家里的老二和老三都继承了妈妈的基因,唯独老大琉晴不像自己。
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因为一起医院抱错事件而有了联系,必然产生出一些碰撞。每次两家见面,良多总是和孩子保持距离,在远处看着他们玩;而雄大却是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与他们打成一片。雄大跟良多说:“这半年我陪庆太的时间比你陪他的时间还多,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良多不以为然,“还有很多我才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呢。”雄大想了想,回答道:“父亲也是无人能替代的工作吧。”
就像荣获第9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的《负空间》(Negative Space),童年时,父亲教男孩如何整理堆叠物品,使行李箱充实紧凑,不浪费任何一点空间。而当男孩在父亲的葬礼上,看到偌大的棺材中父亲孤独的身躯,令他想到父亲教导他的话:“看看那些浪费的空间。”
儿时父亲没有时间来陪伴儿子,教他整理行李箱是父子之间仅有的联系。能帮父亲整理行李并在父亲到达目的地打开行李箱后打电话给他,就算只有短短两个字“完美”,儿子都会欣喜若狂。长大后,儿子也变成父亲那样,时常要出差,也总是把行李整理得充实紧凑。而工作总是优先于家人,就连参加父亲的葬礼,也因为工作而迟到了。而在看到父亲躺在灵柩的那一刻,能想到的却是灵柩里那些被浪费的空间。那么,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也变成你现在的样子吗?
物质可以代替陪伴吗?
良多家和雄大家第一次见面聚餐,雄大抢着要付钱,但是开发票报的是医院的抬头,因为据说医院可以报销费用。良多觉得雄大家也许会接受一笔钱,然后自己可以得到两个孩子的监护权。但出乎意料的是,雄大和尤加利听到这个提议后,非常的生气。我们虽然生活不宽裕,但是还是可以很好的养育孩子。
琉晴来到良多家后,要遵守各种规矩,非常的不适应。周末良多不在家,趁绿午休不注意的时候,他自己偷溜出来,逃票坐新干线回到乡下的养父养母家。良多来雄大家接琉晴的时候,尤加利对良多说,如果你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我们可以帮你照顾好两个孩子。
在孩子眼中生活条件是无差别的,唯一的差别是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否住在高级公寓和街边平方其实是一样的,一间独立的儿童房和硕大的浴室,比不过窄小的浴缸里有大人的陪伴,再多的新玩具,比不过爸爸给你修好最爱的那一个。相反大人们却总是纠结于极力提供高档生活环境与昂贵玩具而苦恼。
现在我们一直在批评丧偶式的养育,男人为了工作,可以不陪孩子,不做家务。美其名曰,我还不是为了给这个家提供的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是好的物质条件永远无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好的教育也不需要那么贵。
如父如子
父亲良多在被公司调换到相对轻松的部门后,在人工森林中,被护林告知蝉的羽化时间通常需要15年,他的第一反应是竟然这么长,之后陷入了沉思。在与陌生的亲生孩子琉晴的相处中,他终于明白对孩子的付出,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最后严父良多在点滴回忆中,感到了自己与儿子庆多之间,跨越血缘的联系,自己还是爱庆多多一些。
当他开始卸下自我,一路追随着儿子,试图表达自己对他的爱,从对不起违反约定来看他开始,说看到了儿子为他拍的照片,也告诉儿子自己也曾放弃钢琴,又以用弄丢了父亲节的礼物而向孩子道歉,最后强调自己六年间都是庆多的父亲,终于以变强的任务结束了,重拾了自己与孩子的联系。父子之间的角色在这里已经调转。
父亲虽然提供物质上的条件,抚养孩子,但是有些事情,也却要从孩子身上领悟。他的儿子,有时也是他的“父亲”。
而孩子虽然被父亲抚养,但是他也可以给父亲上一堂亲情真谛的课。他的父亲,有时也是他的“儿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成长的过程。短短十几年,如果因为没时间诸如此类的借口错过了,你就错过了如何学会做一名父亲/母亲的机会,也就错过了一次人生成长的宝贵机会。《如父如子》值得每一位父母来细细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