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罗胖的第10期启发俱乐部,提到“中国大妈”,说大部分人对“中国大妈”,由其是参加旅行团的中国大妈的印象都是偏负面的:不顾场合大声喧哗、爱占小便宜、穿各种艳丽的衣服、摆各种夸张的姿势拍照,但是,《牛津笔记》里面的中国大妈的样子却是这样的:
“少年时学业荒废,年轻时经受磨难,下乡插过队,中年刚过下岗失业,承担家务,养儿育女,赡养老人。她们生存力极强,甘冒风险,甚至不知风险为何物。与丈夫相比,她们霸气、强悍,将埋怨与坎坷炼成了无所畏惧,神经粗壮,超常乐观。她们文化虽低,不通一字英文,却是到外面世界看看愿望最强烈的中国人。”
文中还说到一个例子:在一个豪华邮轮上,健身房里一群60岁开外的大妈正玩跑步机。因不知道如何操作,一位胖大妈突然从跑动的履带上滚落下来。力奋老师赶紧跑上前,扶她起来。她拍拍衣服,继续勇敢地鼓励同伴上去一试,天地无畏。
听到这里,我想到了老妈,老妈已经六十八了,已经中国奶奶的年纪了,但最不喜欢听到别人说她是老人,总是觉得自已刚过中年,活力无限,每天的日子忙碌充实。
老妈上中学时,洽好文化大革命,学校全部停课,于是,学习还不错的老妈,便回家务农了。等村里的工厂有了招工的机会,便招工进了纸盒厂,起早贪黑,除了上班,回家还要照顾老人孩子。老爸虽是政府公职人员,但那时工资每月三块五,两个人共同养活一双儿女和一个老人,生活也是极其窘迫的。没几年,工厂倒闭,老妈下岗,但为了维持家用,营业员、业务员、自已开店炸油条,各种职业也是尝试遍了。
97年的改革开放,商店可以个人承包,给了老妈能赚点钱的机会,于是起早贪黑忙碌,使家里的日子终于好了些。干了几年,由于收入不错,承包商店的机会便被那些有点势权的人所夺走了,老妈伤心了一阵,就又应聘到大学校园里当了宿管大妈。直到孙子辈们相继出生,老妈才结束了她折腾的工作历程,开始了照看孙子的日子。
等孙子们大点了,全家的经济状况也越来越好,老妈便开始了自已的自由生活。年轻时从没跳过舞的她,随着广场上的大妈们开始跳水兵舞。每天坚持,竟也开始到处演出,那腰身和舞姿,一点也不比年轻人逊色。灯笼裤,双肩背,一副年轻人的装扮,总是批评我不会打扮自已。每周必做美容、必去游泳、必要养发,和朋友经常一起K歌、聚餐,甚至我们有时想回家去看看他们时,她都抽不出时间。
六十六岁的年纪,突然要学开车,说能自已开着车满到处跑是她最大的愿望。身边所有的人都劝说无效,只能支持,老妈成了驾校学的最认真的学员,并且一次通关。拿上驾照的第一天便找一专业陪练,开着车愉快上路,如今无论到哪,都必要自已开车。我本很担心她上路,但坐了一回她开的一路三十时速的车后,再也不用担心了。她自已很得意,说自已车开的特别稳,无论开到哪,都能招来惊羡的目光,她要一直开到七十多岁,交规不允许她上路的时候。
我身边很多四十多岁的女性朋友,都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学车可能太费劲,以前我同意她们的说法,现在总拿老妈的例子去努力她们一定要学。
老妈,便是那典型的中国大妈,我和闺蜜总感叹到,等我们退休了,如果能把日子过的这般自在和充实,也就足够了。
书中写到:“在有些地方,中国大叔绝迹,中国大妈才是新兴人类。世界都是她们的掌上玩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