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将原本改变别人,改变世界的心,渐渐转向探索自我,活出自我。
很多人都在说要活出自己。
可到底什么是自己?什么又是活出自己呢?
一个人眼中的自己,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绝大部分是延续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但这真的是我的全部吗?
如果那个给我评价的人,本身有很多的自我局限和很多的不客观呢?
那么对方反弹过来的那个对我的评价,又有几分接近真实的自我呢?
现在你眼中的自己,到底是别人对你评价的积累,还是你开始真正渐渐清晰的,那个客观的自己的呢?
真正活出自己的状态,首先是逐渐剥离了那些,别人对我们的“有限的”评价的过程,当那些“有限的”评价逐渐掉落、粉碎。这也是一个渐渐“空”掉自我的过程。
这也是一个自我解绑的过程,解绑后会是一个更灵活多变的自我,会是一个渐渐去掉束缚的自我。
渐渐你会发现——哦~原来我可以是“无”,也可以是“万有”,原来这个自我可以是无限的,可以拥有钻石般很多个面,我可以在尝试和探索中,发现更多面的色彩,更多面的光芒。
以前我以为我是A时,那是因为我认为我不是B,C或者D。
当我突破了我原来认知的局限,我发现当我不再认为“我不是B,C或者D”时,我竟然慢慢可以变成B,C,D甚至EF……
原来许多“有限的”评价,只是“自我设限”,自己划了一个圈圈,把自己圈在了里面。
我发现自己可以是无限可能的时候,我开始看到,活出自己开始变得美妙起来。
那种美妙在于,这不是认定了一个“固定的”“完美的”“就是那样的”自我之后的一场奔跑和追逐……
更多的时候,活出自己在于一种对自己的深刻看见、领悟、拥抱和爱。以及愿意给自己无限的容纳和接受,去接受我现在就是这样,去接受全部的我,而不仅仅是我喜欢的那一部分。
当我给予我自己更大更多的空间,当我愿意以更深的陪伴和容纳,原谅我自己的时候,我发现那个自己更加自由和宽广了。
我是怎样的一个我,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别人眼里的我是我,我自己眼里的我当然也是我。悲观绝望的是我,充满希望也是我,刻意和人保持距离的是我,喜欢关心支持别人的也是我,所有一切都是我,这个我又何尝不是流动着的,独一无二的宇宙音符呢?
就如同一场交响乐,它是多么的复杂,包含着那么多的情绪和层面,你很难用单一的形容词去形容它,而这和“每个人的自己”多么相似啊。
在这样的发现之中,我看到原来活出自己是有关于和自己的一场深刻和解。
但最深层的秘密是,生活并只是“发现”的过程,更多的是“创造”的过程。
我并不只是在“发现自己”,更是在“创造新的自己”,因此最重要的并不是解答我到底是怎样的人,而是我要去试图确定“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全情的投入创造,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主动的创造者。
假如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使命,那么我想,那个使命就应该是“活出自己”——去创造更多可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