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最早知道“知音”一词是读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传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读懂俞伯牙演奏的音乐。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了。俞伯牙悲伤至极,摔坏了琴,从此不再弹琴,因为他的知音钟子期已不在了。
这是知音故事的由来。
为什么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读懂俞伯牙的音乐,理解俞伯牙内心的想法。
02
这些天,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找到知音和成为别人的知音的诀窍。我们要想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就要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他人的知音,找到自己的知音。
那么,有没有诀窍让自己成为他人的知音,找到自己的知音呢?
几天前发生的一件小事,让我感慨良深,我确信自己找到了这个诀窍。
03
上周日我们同学举行了一个年会。中午吃饭的时候,三个同学展开了一个对话。
同学A说他喜欢国学,自己把学习国学的一些精髓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改善。他有些心得体会,很想分享。可是他的单位不能提供他这样一个平台。
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同学B对他说:“你们单位不能提供平台给你,你可以自己找其他的平台。”然后,她转过身去对坐在她旁边的同学C说:“你看,又多了一个人才,可以来你那分享。”
同学C笑眯眯地对同学A说:“我们到处在找人。”
话音刚落,同学B对同学C说:“你是从你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你说到处在找人,感觉你的平台就是空的,没有人气。你刚才说的话没有从对方的需求出发。如果你说我们这里可以提供一个分享的平台给你,哪天你可以过来试一下,感觉好,以后多来。这样说就不一样了。”
我们来回味一下同学C说的话。“到处在找人”意味着平台是空着的,没有人气。这么说会吸引同学A过去吗?如果说可以提供一个平台给你,你可以过来试试,觉得好就多来。这样说就是先考虑对方的需求,提出自己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这样更容易达成合作和默契,让彼此成为好朋友,甚至知音。
听到他们的对话,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说话做事,从对方的需求出发,想着怎么去满足别人的需求,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更容易达成彼此互动的良好效果。
我们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满足别人满足的需求,更容易成为别人的知音。
那这个诀窍是什么?就是用心感受他人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说话做事,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更容易成为对方的知音,也容易找到自己的知音。
04
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是需求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是需求的连接。我们想要在这个世界活得更好,就要多做一些满足别人需求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说话做事,从对方的需求出发,看自己能否满足别人的需求。当我们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满足了对方的需求,达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获得了价值,我们自己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在满足别人的需求的过程中,因为我们能体察对方的需求,感受他人的感受,别人感觉到被温柔地对待,得到了理解和支持,视我们为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