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作者: 新旗号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5:19 被阅读0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语 译

孔子说:“学一件事如果能时时反复练习,从而得到完整知识,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远道而来,与我切磋学识,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我所学有成,我也不存任何怨怼之情,能如此,岂不是一位才德兼修的君子吗?”

                          讲 析

《论语》以此篇此章为首,或是偶然,或有深意。孔子极重教学,殆无疑义,《述而》篇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施教必先自学,故学比教更为首要。此章分为三个段落,亦可谓求学的三种境界。

“学而时习”指的是初学,时习而所得益多,所知益广,自然内心欢喜。

“有朋自远方来”指学问达到一定程度,有友人自“远方”来同游共学,自己不复独学,而可收砥砺、切磋之效,在求学之境界上,可迈入更高地步,自然更为可乐。应注意句中“远方”二字,有朋自“远方”来,可证来得不易,则友人的勉励与印证,便更为珍贵。

“人不知而不愠”指的是另一种学问与生命的境界。正如钱穆言,“学而时习”乃孔子十五志于学时之自况,“有朋自远方来”是孔子三十而立后始以当之,而“人不知而不愠”则是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之后的感受,因此钱穆说:“苟非学遂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

“独学”时要“悦学”,有友人时要与之“乐学”,可见求学是生命中喜悦的事。这种喜悦,可以抵抗人生许多苦难折磨,可以完成自己的才性与德性之美。这两句正好说明儒家由个人而到群体的关怀方式。先是个人,后到群体,当我们发现了真理,不仅要“独善其身”,还想要“兼善天下”,兼善天下是儒家的终极关怀。但万一客观条件不允许,别人并不认可我的“善”,那我又该如何?最后一句话,便是说明这个问题。

假如我用整个生命证明这个善是有价值的,这个善便值得我坚持,即使别人不认同,不愿与我同行,我也要独行其道,但即便此时,我也不会有一点怫郁、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这一方面说明孔子对学问中真理的坚持,也说明了在学问路途上,也跟生命路途一样,是会遭逢许多孤独的考验的,读者于此应充分体会。

相关文章

  • 《论语-学而》——学习是一种行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释义:...

  • 论语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重点...

  • 一起品《论语》|求知的快乐比求知本身更重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读钱先生《论语新解》,略有所悟之处,记之于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文|般若芙殇 《论语》影响中国上下几千年的思想,无论是否读过论语,它的哲思早已根深蒂固融入在生活当中,大到国家、天...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学而得知,学而实用,你今天学习了吗? 通俗经常会听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此刻的我马不...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习,有三种意思。 第一,说是像小鸟学飞一样,反复练习。反复练习,学习的内容大约是技能。 第...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直到今天,我才初步的理解了它的含义。 学和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你...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工作在中国,学习在海外”是我高效学习的模式,学习的目的是颠覆自己的思维,发现自己隐藏的潜力,打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用一生的时间书写你的六年时光 ——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di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