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长夜漫漫,我们作为红尘浊世中一分子,一路走来难免会有坎坷羁绊,尤其是被怨、恨、恼、怒、烦这“五毒”所羁绊。“五毒”来源于何处?怎样找到“解毒”之药?
“五毒”的根源来自于:“怨”从心生,“恨”从怨来;“欲望”生“烦恼”,“怒”随烦恼至。被“五毒”侵蚀会产生怎样的效应?
从心理学上来说,“怨恨”是一种病态,是一种变态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常常是负能量满满,他们只会怨天尤人,将自己的不如意都归结于命运不好,原生家庭不好等外在因素,却从不反省自己:因自己不好好努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高不成低不就,才造成生活窘困,还要去埋怨世道不公平;有些极端之人还会丧失理智,冷漠残暴地伤害别人,这种人看不得别人的好,看到别人过得幸福、快乐其心里就堵得慌等等。
而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它是一切动物最基本的本能。欲望本身没有善恶、对错之分,关键是人自己如何去把控好分寸,若为了个人一己私利,而伤害别人的利益,或违背道德触犯法律,那欲望就过了。另外,心理学对“欲望”还有一种解释叫做“需求”。对于贪婪的人来说“需求”是永远都无法满足的,有了权就想着:要是再有钱就更好了等等。假如不加以克制,就会从一个需求衍生出无数个新的需求来。
欲望过高甚至膨胀到贪得无厌的地步,那就会把自己推向万丈深渊无法回旋;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有官场上被曝光出来的无数贪官、还有地方公司企业的CEO、中层管理人员肆无惮忌地受贿敛财,就连银行或公司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出纳员为了个人私欲,竟然铤而走险挪用公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等。
以上所述“五毒”实际上就是佛学中说的“贪、嗔、痴、慢、疑”,这“五毒”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心魔,它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心病还得心药治。《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归之。”“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遣,去除的意思。澄,即澄清。这就是说:人能除去七情六欲,守住元神,心自然就安静清醒了。
要真正解“五毒”之毒,其良药就是结“五善”之缘,行“五善”之道。
老子的《道德经》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暇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文】
(1)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也就是说,懂得遵循客观规律的人,做事缜密细致周全,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善于说话的人,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文学修养的人,说话时不会留下任何破绽,让别人无机可乘,无法指责;
(3)善于计算的人,不必使用计数工具,也能给出精准答案。
(4)善于闭守的人,是指那些有着高尚的行为道德准则而从不自我炫耀的人。
(5)善于结绳的人,是指那些有组织才能,又善于团结别人的人。
具足以上“五善”才能、特长的人,是为人师表的圣贤之善人。因圣人经常挽救别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圣人经常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又因圣人能窥破天机,明了天人合一之道,是内敛聪慧之人。所以,圣善之人可以作为恶人的老师,不善之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实则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用中医健康养生的疗方从根上对治“五毒”
贪嗔痴慢疑,疾病之根源。
怨恨恼怒烦,更是五毒丸。
加上亏五常,都是惹病王。
若是想治病,关键找病源。
根上治不好,枝叶白费劲。
【注】五常:指仁、智、礼、义、信。
“五毒”对人体“五脏”的伤害网图侵删
01. 怨伤脾
怨气伤脾胃病生,噎膈胀饱胃闷疼。
胃炎胃虚胃溃疡,上吐下泻难消停。
胃膜脱落还算好,若成胃癌要命根。
02. 恨伤心
恨气伤心不可轻,心脏疾病找上门。
心肌梗塞冠心病,癫狂失语不认人。
心肌炎又心积水,二尖瓣狭窄苦难云。
03. 恼伤肺
恼气一来肺病生,气喘咳嗽吐血红。
肺虚肺炎肺结核,都怪恼人不服人。
鼻炎多因好胜起,感冒常因挑理生。
目中无人犯长辈,发烧冒火找上身。
网图侵删04. 怒伤肝
怒大伤肝要记清,头晕眼花耳朵聋。
嘴歪眼斜肝胆病,半身不遂脑中风。
05. 烦伤肾
烦人伤肾肚腹痛,间盘突出腰腿疼。
腰椎结合糖尿病,股骨坏死尿毒症。
气量狭小脾气坏,心情越差病越重。
我们若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坚定行持“五善”之道的信念,时常静坐冥思,内观自己心,自心常保持寂静空悲,欲望怎能产生,欲望无法产生,那就进入真静之道了。常清静者,何来“五毒”叨扰,又怎能叨扰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