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写评语的时候了,每年写评语都是个大工程,耗尽心力。大家都深受其累,于是就有高人开始想办法了,不是让学生代笔,就是让学生互评,要不让学生自评,然后老师抄写。我决定今年仍然咬着牙坚持自己写,因为我可能有个评语情结吧。
小时候上学,最庄严的时刻就是看手册上的分数和评语,老师的肯定会让我很骄傲,心里特舒服。好像那红本本上老师的话就像在我脸上盖了个“好孩子”的戳,更加清晰我做好孩子的信念。
后来我初中,和一个学书法的同学也学写字,略微工整了一些,曾帮我一个做小学老师的表哥写评语,那时表演老师的角色,感觉还挺良好,觉得写评语是决定别人思想的事了,好高大上的。
后来自己真当老师了,觉得自己特了解学生,我可以做他们的灵魂导师,几句话不仅让人感动,而且没准就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呢。当了班主任,把任何平台都当做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不住地鼓励、肯定,诚恳地建议,我至今回头翻看那些评语,自己都觉得真的很用心,很中肯。
然而我发现,学生其实并不在意我写了什么,我的热忱他们看得很淡。因为这代孩子,从小最不缺的就是鸡汤,早就习惯了。
我自心下也慢了,但还是没忍心让学生自己搞定,只是不想耽误他们的大好时光来分心做这事。既然要自己做,做就做个新鲜样吧,一幅幅励志对联,抄写在手册里,既是鞭策激励,也是欣赏学习,自觉良好。
但愿孩子们能体察我的良苦用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