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选择》这本书,作者是史蒂芬.柯维,他的成名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影响了全球大量成功人士。《第三选择》是他的巅峰之作。他把之前的7个习惯浓缩成一件事,那就是随时随地能够做出第3选择。
什么是第三选择?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打或者逃;我赢或者你赢;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败;支持或者反对;……这两种选择的思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大量的纷争和成本,我们每天都在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而第三选择则是: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第3选择是一种人生信仰,也是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第3选择是一种寻求协同的思维模式。

寻求协同思维四个模式
思维模式一、我看到自己。
将自己看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常常只看到自己的身份和所代表的派别,常常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身不由己的。所以,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只能这样了”。这样轻易放弃自己选择的权利,你是无法看到自己的。
思维模式二、我看到你。
视他人为人而非物。很多时候我们在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已经对对方下了定义。“他是一个富二代”,“他是一个官僚”,“他是一个奸商”,“他没什么文化”……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甚至包含着仇恨和偏见。当你无法感知到对方和你一样是个人的时候,你永远不会想要和他探索第3选择。
思维模式三、我找到你。
面对冲突而不是回避或自卫。当你与别人见解不同时,最好的应答是:“你不同意?我需要听听你的想法”。并切实采取行动。在这一步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的时候,更需要能够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思维模式四、我和你协同。
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一步当中需要很好地使用头脑风暴的工具,不要在创意的过程中过多的评判和争执,鼓励大家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直到能够满足双方的最基本需求。必须要相信能够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创造协同的四个步骤
一、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二、界定
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
三、创造
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3选择;
四、达成
当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第三选择最本质的思想是佛教讲的无分别心,那无分别心是什么,举个例子假如我是属于吃素的团体,那么看到吃肉的,就会产生一种憎恶心,这一种很憎恶、很嫌他,你不属于我们吃素的团体,你是吃肉的,产生一种嫌恶的心,其实,产生这一种嫌恶的心,就是一种执着。
第三选择真的考验人的部分在我看到你 我找到你这两个部分,我们自身的执着,认为某个是善的,就嫌弃另外一边是恶的,无分别心不是不明善恶,而是对善恶之人平等对待,付以真心,无有差别。

我们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为了两种选择模式。
第3其实我们可以寻找第3选择:“做出贡献,享受人生”。
斯蒂芬·柯维一句经典的语录:如果你有一个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中,选择奋斗,同时也是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