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认为头脑会思考,但我们有注意过脑内活动是如何运作的吗? 很常我们思考的方式其实被一个很有趣的幻象给屏障住,而我们却不自知。 也就是说,我们被自己的仆人给唬骗地团团转,还以为自己是掌握一切的主人。
我先举个例子,比如我不想要孤独终老,我害怕未来只有自己一个人,我渴望婚姻想要家,而我此时此刻正单身。 乍听之下没什么毛病,就是因为我不想一个人所以想找个伴。 但仔细思考会发现,我害怕的未来,其实正是现在在经历的,那么到底有什么好怕的呢?
又或者,我有囤积的习惯而导致生活环境太乱,于是开始自律地从简练习断舍离,但发现怎么很难保持简朴,因为断舍离的过程会刺激购买新的用品,于是问题从囤积 来到断舍离。 一样乍看之下会以为是断舍离做得不够彻底,但其实问题的徽结点在于为什么会囤积? 如果内心不匮乏,也就不会囤;不囤,也就不必断舍离。 内心清净了,环境自然干净。 所以不是头脑以为的环境紊乱影响心境平和,而是心境造就环境,而环境再反过来影响心境。
简单讲就是,我们很常被头脑里害怕担心的内容所困,但其实真正囚禁我们的不是我们害怕的内容,而是那个想法。 是那个「怕孤独终老」的想法困住我们,而不是单身这件事;是那个「心无法宁静平和因为环境乱」的想法困住我们,而不是囤积的问题。
脑内如果没有冲突,人会活得跟自己较一致。 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而不是该睡但睡不着,想吃但不敢吃。 我们是否脑中都有一座自己的牢笼呢? 如果有,那么外显的行为几乎可以反应出内心是一座怎样的牢笼。 重点是,我们注意过吗?
生活中很常会听到人说:「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们都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我是什么样脾性脾气的人,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但有一个问题是: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句话真的是我思考过后决定成为的样子吗? 还是我一直以来被灌输洗脑的样子呢?
比如,「我是一个讲话很直的人」这份对自己的理解是我们思考过后决定成为的样子,还是我们一直以来不知不觉成为的样子? 如果我认为自己天生就是一个讲话很直的人,那么也许可以思考这个天生从何而来?
我们对自己的理解称为自我概念,而这来自于自己的形象总合。 但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形象,所以一开始自己的形象来自于外境(父母)的映照。 而这些形象总合后就会成为一个对自己的初步理解,然后一路下来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就是这样或那样。 换言之,我们对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最一开始并不是来自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而我们总是不自知地以为那就是自己。
因此,不论是天生还是后天,我们都有参与权。 我们可以自己思考过后决定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而不是毫无思考就被决定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