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月薪的22k,其实还有一个22k值得我们关注,即我们的人生还剩多少天?
我是一名90后,我身边的许多人在知道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多数都会发出这样一句感慨:好年轻呀!说实话,我也这样认为。就在昨晚在电话里被家人催婚的时候,我也是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吻说,我才25,小着呢。
金世杰主演的微视频《下一个十年,你会在哪里?》最近让许多人禁不住陷入沉思。
片中的小姑娘22岁,刚刚大学毕业,忧虑刚毕业大学生的月薪只有22k(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900元),担心自己的竞争力不足。她的爷爷也担心22k,按照台湾女性的平均寿命82岁,她的人生只剩下21915天,不到22k。
而我的数字,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减去1095天,还有20820天。
于是我问我自己,下一个十年,你会在哪里?会怎样过?
正如海子所说: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下一个十年,我只关心是否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据说人快要死去的时候,脑子里想的大多是很久远的事情,我猜想,可能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童言无忌说出来的东西才是代表最真实的自己吧,长大以后,都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样子。
当我们问一个小孩“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呀?”
“科学家”
“宇航员”
“作家”
有各种各样明确的回答。大人通常这个时候会微笑着点头或夸赞几句。
可是如果这个问题抛给一个成年人,得到的可能是一个模糊不清、忧虑重重的答案。
小时候,我们盼望着长大,长大实现自己的梦想。
长大后,梦想却已经从我们的口中消失,仿佛谈梦想就像是痴人说梦。
为什么?为什么梦想在成人的世界里变成了虚幻的代名词?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于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真理是不言而喻,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
今天,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在我高中的时候第一次读这篇演讲,我为这篇演讲稿的气势所折服,后来在我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地读《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本书时,我才被这篇演讲稿中的“梦想”两个字所震撼。
鲁迅说“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那么我们现代的成年人是怎么了?不沉默,也不爆发,不想笑,也不想哭,你要跟他谈梦想,他笑你痴狂,你要跟他谈生活,他说你不懂,然后你问他要什么,回答说不知道。
是这个城市的房价太高,熄灭了梦想的火种?还是这个城市太拥挤,留不得空间去关心自己?
我记得在我二十岁的时候,坐在朱自清写过《荷塘月色》的那片荷塘边,月色如练,海阔天空谈梦想。
算一算时间,那是我最近一次认真地谈梦想。
其实写到这里我很怕有些人会说“年纪轻轻,什么都没有,拿什么谈梦想”,可是,不正是因为年轻,才一切皆有可能吗?我们众所周知,我们耳熟能详,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的致辞说过这样一段话:
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我也害怕。
害怕我曾经的远方不是星辰大海
曾以为的脚踏实地脚下便是征程
变成了自己低头走过的路
向死而生,时间到了,就躺下
化为尘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