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你事业节节高!”每当收到这样的祝福,我都会迷茫:真的存在能让你持续有精进的工作吗?如果存在,我们要怎么去做呢?直到我看到了《第二曲线创新》,我从这本讲述企业创新实现跨越增长极限的书目里,窥探到了个人突破事业瓶颈的秘密。
当事业遇到瓶颈,我们方寸大论,可殊不知危机即是转机。丘吉尔说“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好危机。”当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开始坍塌,我们倘若能打造可持续的增长引擎,实现“创新式生存”,我们就能穿越纷繁复杂的迷局,跨越事业与人生的第二曲线。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第二曲线”究竟是什么。增长的曲线形似“S”,当增长划过极限点,曲线便出现颓势,这时候如果要实现持续增长,唯一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曲线。我们都知道连续性增长对于我们个人和企业都意义非凡,我们需要聚焦单一要素,并且做到极致。但是如果我们在跨过极限点后,不能及时做出预判,进入到我们的新兴价值网,我们很可能会被后来者赶上,丧失我们之前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行业优势。
那么,如何找寻到我们的新兴价值网?我们需要从科学与哲学的认知底层出发,凝练跨越增长极限的方法。
大家有没有听过哲学里的基本思想还原主义呢?还原主义将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将整体还原为各组分加以研究。而企业创新与还原主义有着高度同构性,我们也可以拆解基本要素并重新组合来实现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寻觅的“新兴价值网”正是在进行组合式创新时,将技术、产品、市场、资本和组织等相关要素重新组合起来的编织的一张无形的生存之网。
那么如何拆解呢?通常我们的做法是将经济结构的五个基本要素(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进行拆解并重新组合。只要有了成熟的模块,我们再集中发力,攻坚克难,事业腾飞便是水到渠成。但纵观各大互联网新兴企业的崛起,我们发现还有一种创新组合形式:供需连组合法。这种形式指的是将供给端、需求端或者连接端中的一个,最符合企业发展逻辑的一种作为元起点,进行重点攻克。
那么如何判断最佳转变的时间,即“破局点”要如何确定呢?以上提到的供给端、需求端或者连接端中,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十倍速的变化,都有可能是破局点出现的象征。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准时机,在第一曲线仍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开始下降的时期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率先开启破坏性创新,要勇于颠覆已有成绩,不要被自己的既得利益和既有思维所羁绊。正如福斯特所说:“只有攻击自己,才能成为不死鸟。”
需要正视的是,当我们进行破坏性创新时,由于我们的举动是颠覆式的,可能起始阶段的利润和增长率比现有的产业还要低,但我们要意识到这是因为其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新技术进步,势必会对原有产业形成破坏性打击,实现反向非连续性技术或低端破坏性创新。大家都还记得火车发明之初,速度还不及马车吧?可之后科技发展一日之力,火车的发展让世人瞠目结舌。我们如果想突破事业发展的瓶颈,就要有这样的魄力去推动变革,实现新的非连续性创新。
那么重头戏来了:到底要如何发现开启第二曲线呢?这就用到我们的生物学了!生物进化告诉我们,当环境发生变化,通过自然选择,其中某一个变异会被强化,由此诞生了新物种。企业创新与之拥有完美的同构性:当创新环境发生转变,市场会选择其中一种创新模式,该模式会受到消费者、市场或者资本的青睐,进而占领市场,实现新的增长。
我们要如何抓取这种被市场选中的”创新模式呢?该书提到了三种由母系统到子系统的分形创新模式:一、分形进化:自下而上,多样竞争;二、一二曲线,自我破坏;三、独立机构,资源递增;四、十倍变化,独立成线。
总而言之,分形创新的关键是找到可迁移、自相似的同构性。把核心的能力和流程拎出来,抽象化出另外一件事情。创新是在第一曲线中专注地投入多样性和创新,这样做的好处是:拉长、延续第一曲线;培植某一个变异成长为未来的第二曲线。
从我个人来说,当我在选择自己未来发展赛道的时候,我正是利用了分形创新的思维模式。我这个人做事三分钟热度,起初选择本专业时,是觉得自己喜欢交叉学科的“博”而“精”,在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原专业取得长足进步时,毅然选择换专业。而在选择自己的新专业领域时,我从自己之前的增长曲线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我热爱分享,喜欢搜罗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善于团结协作。将这些点提炼出来后,我终于意识到我应该转换什么赛道,由此开启了我的人生新航向。
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写过这样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人生。”当事业遇到瓶颈,个人和企业都不应该坐以待毙,而是要勇敢出击,在旧有的母系统中找到可迁移的供给端、需求端或者连接端中的可以产生十倍速变化的增长点,持之以恒地进行“开荒”,默默等待第二曲线的诞生,创造出新的创新引擎,开拓新的事业版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