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曾被认为是20世纪人类医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许多人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妙药”,使用抗生素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滥用抗生素产生的各种副作用逐渐被证实和重视,抗生素所带来的毒副作用、过敏反应、二重感染、以及对药物的耐药性,很可能使我们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
一、什么是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将抗生素的范围扩大,统称为生物药物素。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
二、抗生素的益处
1. 拯救生命。在抗生素第一次被发现使用以前,发达国家的婴儿死亡率是1/10,最常见的死因就是感染。在过去的70年里,这种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当然,这与环境卫生和免疫接种也有很大的关系。
2. 治疗一些细菌性感染,比如一岁以下的儿童容易发生的严重感染:脑膜炎、肺炎、血液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
3. 安全性较高,在很难区分是细菌性感染还是病毒性感染以及评估是否有严重感染风险的时候,特别是三个月还不到的婴儿,一开始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4. 防止一些细菌感染的传播,例如百日咳、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肺炎。
三、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
当细菌与某一抗生素反复接触,可能会导致细菌对这一抗生素的敏感性完全消失。在一般的杀菌过程中,当大部分的普通细菌被杀死后,原本没有优势的病原菌就会取代之前的优势细菌,大量繁殖。此时,若存在抗生素的长期刺激,就会使一些病原菌发生变异,形成耐药菌株。
2、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选择性差,其在快速杀死部分对药物敏感的有害菌滋生的同时,也杀死了肠道中的益生菌,严重破坏了肠道生态平衡,造成肠道“荒漠化”。
对广谱抗生素相对不敏感的病原菌却乘机而入并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肺炎以及假膜性肠炎等疾病。临床上将这一病理变化称之为二重感染。二重感染会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被完全掩盖,从而影响临床诊断,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使机体各项器官受到损害 抗生素虽然可以杀死病原菌,但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伤害。某些抗生素本身就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例如,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可干扰患者的造血系统,损伤患者的神经系统。
四、在使用抗生素时应该注意什么?
利用益生菌降低抗生素副作用
服用抗生素后的肠道,大量菌群被杀灭,使去益生菌的保护,就像沙漠化的土体失去植被保护一样。此时需要我们吃益生菌来恢复菌群平衡。补充益生菌,无疑是给荒漠化的肠道播撒了希望的种子,这些益生菌在肠道中繁殖,恢复有益菌的优势地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从而降低对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损伤,保持身体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