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031098/4053ed289711a9f5.jpg)
一只贝壳伸着白嫩柔软的脚在水里蠕动,三木惊奇地叫了起来。
我拿了一根棍子伸进水里,水面动荡,波纹漾开,上面漂浮的水草也跟着晃动。水草的影子穿过清澈的河水,铺在了沙底上,忽然想起了赋闲的苏轼写的一句话:“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比苏轼幸运,朗朗日光之下,茂盛的藻荇浮于清水之上,交横的影子穿越清水,直达水中的沙地之上,没有苏轼的幻觉,这是真实温暖的世界。
欣悦之情在心中升起,陪着三木,心无旁骛地赏漂浮的水草。细看那水草,漂浮在水面的扇形叶片油绿发亮,一片片被叶柄牵引着,簇拥在柔软的茎条上,叶叶相接,在水面形成了一个近圆形的绿盘。凝视这绿盘,觉得很熟悉,似曾相识,忽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的河里也见过这样的绿盘,对,是菱角,想起来了,是菱角。
老家紧邻灰河,从远处奔来的河水在村子前蜿蜒曲折,水流变得缓慢而又清浅,水中鱼虾贝类丰富,水草丰茂,因而常引得大人孩子一年四季驻玩不息。当时村西河堤外边也有一段水流,虽也常年绿水平静,但却鲜少人去。我自记事起也被父母叮嘱,不能去那里玩,因为那是一段老河,河水极深,有人说那里蛇虫出没,实不可测。
其实,站在堤上放羊,看到过它水面碧绿如镜的端庄明静,看到过它浮萍覆波生长的肆意自由,看到过它翠鸟点波的生趣,我内心倒觉得它神秘而不怕。
有一年的秋天,终于忍不住好奇,在邻居慧姐的带领下走到了那河边。在夹岸的柳荫之下,那河边百草丰茂,河面上的浮萍也起哄般地密密生长,遮了水流。慧姐顺手扳断一根柳枝,找了个可以近身的缓坡,蹲在河边,用棍子轻轻一翻那浮萍,拉到跟前,手往叶子下一拽,我还没看清,她手里便变魔术般的抓了一把缩微“神灯”。
当时,我确实想到了阿拉丁的“神灯”。连环画上阿拉丁的神灯就是这个样子,像一盏小瓷砂壶,一边是精致的把手,一边是翘起的尖尖的壶嘴颈,下边的底平平的,上边凸起的是壶盖。
慧姐说这些“神灯”叫菱角,剪掉两侧我想象成的壶嘴颈与壶把手的尖刺,然后上锅蒸煮,剥掉外壳,里边的仁沙沙面面,非常好吃。说着慧姐就咬开一个放进嘴里吃,她说脆脆甜甜。还给了我两个,要我吃。我没有吃,拿住把玩,因为我内心实在是满是惊叹,自然界竟然有如此造型精致的果实!那阿拉丁的“神灯”造型不知道受了它的启发还是它就是那阿拉丁的“神灯”。
后来的许多年,求学,工作,再没有见过那样小小的长相精致的野菱角,虽然这些年常会从超市买一些南方的菱角来吃,但粗笨的长相,平淡的味道,并不让人觉得稀罕。
偶尔随先生去远郊钓鱼,也会在水边捡到过一两个如当年所见的“神灯”菱角,但轻轻一捏,皮腐尖朽,只能让人遗憾的觉得它可能是从久远的地方漂来,只能是久远的记忆。
而今,眼前的菱萍,恍若从年少的时光中走来,让我内心充满了惊喜。
我拉三木坐在我身后的沙滩上,然后自己走到水边,伸手轻轻一拉那绿萍,水中柔柔的茎便被提了上来,茎端之处,竟缀着一枚精致的菱角,带给我一如当年初见“神灯”的惊喜。
回头找了个塑料袋子让三木在身后给我撑着,我蹲坐在沙滩上摘起了菱角,每摘一颗,都有如阿拉丁得到神灯的喜悦,年少时对未知的憧憬、渴望与实现的满足也充盈在了心间。
忽然,远处垂钓的先生叫了我一声,他催我们回去。我微信拍照,告诉他我在采菱角。他便说,发芽的季节,这哪里是现在吃的东西?等秋天了吧。
我再看那菱角,才发现它上边我所想象成的壶的把手处,确实伸出了一根根青茎,正是那牵引着一片菱萍的主茎。而水面上的菱萍,是不断蔓延的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