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自己足够沉稳了,可做起事情来,还是容易急功近利。
特别在意结果,特别想在短时间内就取得成果。明明是从兴趣爱好出发的,做着做着就变味了。
如果是兴趣,那本就应该是随心所欲的,如果当事业来做,才需要精心的规划和布局,追求结果。
写文章是我的兴趣,我拿它来与自己对话,表达倾诉,排解寂寞。
但写着写着,就羡慕别人的高阅读量,坐不住了,就想学着怎么写爆款文章。
写爆款对我来说有意义吗?其实没什么意义,我又不靠写文来赚钱,我在意这些是没必要的。
我写的文章,应该是针对自身的,不为给别人讲道理喂鸡汤,不为获得别人的注意力。我希望写文章对我而言是一个磨剑的过程,为的是锤炼自己,不让自己生锈钝化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锋锐。
他日走出去闯荡江湖,也能有所依仗。
在旁人眼里,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我一直不敢停止学习,我让自己不断去学习新知识,其实是为了给自己的增加一份安全感,哪怕没学到什么,我也会觉得自己比昨天稍微进步了一点,我的自信也会更加强大一分。
我一直是由着自己去学的,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我都学了些什么?
小时候还真看了不少书,全套的《皮皮鲁》,《冒险小虎队》,《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些童话故事之类的,加起来得几百本吧。现在我都觉得自己想象力的发展和对人性的认识,得益于郑渊洁的书。
打初中起我就开始读成功企业家的人物传记,开始读他们的创富故事,读他们的文章,找他们的演讲视频来看。俞敏洪,李开复,马云,李彦宏,史玉柱,等等。
这曾一度让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创业致富成为亿万富翁将会是我的追求。
上大学之后,第一年的时间里,看了一大堆小说,追综艺,零星看了几本名著。第二年里读了不少工具书,比如时间管理,说话之道,气场修习术,甚至成功学之类的。第三年开始意识到了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于是想要有目标性地学习知识,于是朝着历史,经济学这两个方向去努力,但践行地不好。第四年准备公考,没时间看课外书,就开始一周刷一两部电影,看了不少豆瓣高分的经典电影。
这四年里不间断地关注商界的新闻,听企业家们的演讲,关注90后创业者。
到现在工作四个多月,还是在比较散地看书,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打开次数比较多的还是中国企业家杂志,长江商业评论和吴晓波频道这三个。
虽然我现在在体质内工作,但真要我扪心自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什么?我想我还是想要去从商。
前两年我一直把要创业挂在嘴边,有一次和我一个大爷一起吃饭,我这个大爷当过局长,还会相面,他说我眉宇间带有官相,能做大官,让我好好考公务员,别去搞什么创业。
我听了哑然失笑。
我把这些东西都罗列出来,是为了从根源上解决两个问题。
我觉得自己比别人多学了很多东西,可我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我该如何从当前的处境出发,实现于我而言最为可行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