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随笔】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菩提树》读后感

【随笔】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菩提树》读后感

作者: 行走在乾县 | 来源:发表于2019-07-13 11:34 被阅读3次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菩提树》读后感

    乾州蕞娃

    昨天下午拿到在周海峰老师的《菩提树》到现在看完这本书,静下心来坐在电脑旁完成这篇读后感,为时刚好一天。通过这一天的阅读,我才明白,周老师劝诫我“要以小说为文学创作的最终目标”的真实原因。

    因为,小说的创作需要借助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前提,同时小说创作者还必须有大量丰富的社会知识,能够熟知大量的社会风土人情、传闻逸事,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为人民群众所喜欢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能够经久不衰的文学精品。

    至于说在小说中看到的大量的诗词、对联、民歌所体现出来作者的文学修为就更是让人有点高山仰止了,因为这其中除了作者日常收集整理的一小部分外,大多数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这些都是散文创作所不能媲美的。

    《菩提树》的名字首先让我想到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再想想国人的传统,不就是主张“因果轮回、善恶相报”,所以周老师在自己的小说中一直排斥暴力的,拒绝冤冤相报。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大量地域特色和社会特色非常鲜明的事物。比如说,礼仪村应该是梁村镇仪门村,其得名由来是很相似的。兴隆寺应该是梁村镇中曲寺或者兴化寺,中曲寺明建藏经楼,保存有宋版《大藏经》一部,其《农藏》为孤本,是珍贵的佛教经典。兴化寺与中曲村学校一前一后,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揭秘原珍藏于寺院的佛家珍贵典籍在“文化大革命”中安全转移得以保全的过程。据说那些珍藏典籍现在保存在西安的某一处博物馆之中。漠河水库是不是大北沟水库我不能肯定。杨师爷庙也叫做杨禧庙,位于杨汉乡西壤村南700米处,为明代建筑,那个动人的传说也一直广为流传。响石潭可以分为东响石潭(位于注泔镇胡罗村西)和西响石潭(漠谷河畔),文中所讲的应该是西响石潭,已经断流。四先生所讲的那个和尚的故事原型应该是流传于乾县西乡的孟家桥的故事。羊毛湾水利工地的生活场景更是让很多老人的打开了记忆之门。“温泉寺禅院”应该是临平镇的龙岩寺,附近有温泉,龙塘口温泉于明万历五年干涸,羊毛湾水库蓄水以后,一度曾有温泉流出。教师进修学校其实就是乾师,原文庙、三棵柏树等标志很明确。“七盆八涝池,七十二个半巷子”,关于乾县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九楼八涝池,七十二个半巷子”。“乾州浇汤面”“麦仁汤”也都是地域特色十分鲜明的事物。三广场的铜牛雕塑

    捉金巴牛、老百老、勃勃儿,用铡子铡草以及驱赶麻雀的“少儿失”、用三爪捞桶等情景都让我们这些70后有一种非常熟悉温馨的感觉,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小时候,有一种说法“跷尿骚”不仅仅可以侮辱对方,更会让那人长不高个儿。文章中父母“用指甲在皮肤上划印儿”查看孩子是否下水的方法,至今都让孩子们心有余悸。

    戴项圈是一种民间风俗,据说这样可以保佑戴项圈的平安无事。牲口交易员交易“一为一,五为五,一大一小合为六,七捏八蹩九弯钩”的规定让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更加全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山东瓜客在乾县这边确实很多。

    大冬天脱了光膀子在工地上干活、把毛主席像章的扣针直接穿过皮肉戴在胸膛上这两个故事我也听别人说过,好像是确有其事。

    “打破砂锅纹(问)到底,丢人折马就是你”“背的牛头不认脏”“将来要能成事,把鼓背到我家门前来打”“口里念的阿弥陀佛,怀里揣的乳牛犄角”“候老鸦㞎到嘴里,那还要接端”“聋子耳朵样子货”“雀儿落到谷穗上了,鹐须(谦虚)”“土地爷哄娃娃吃货,没神气了”“草劲料膘水精神”“猫给老鼠做饭饭,母鸡给公鸡踏蛋蛋”“狗喝凉水净耍了舌头”“驴上故事马上办”“就地养鸡下蛋,不想半空里逮雁”“烙好的锅盔叫别人咬马”“提着磨镰水罐罐到河滩,给鳖上汤哩”“活人能叫尿憋死”等乾县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的歇后语(俚语)也让人非常熟悉。

    “脑系(头目)”“鸱鸮”“向个面情”“耍麻达(生病)”“吃得瞎,使得扎”“下苦(干苦力)”“勾勾蛋(鸡蛋)”“夜黑(昨晚)”“踢踏江山”“阿公”“料杈”等方言的地域特色非常鲜明。

    当然,个人认为这篇小说还有一点瑕疵,就是文章中的部分内容和以前所写的短篇小说部分情节有相似之处。比如说亓颖和路珠的故事和中篇小说《肖河泪》很相近。路珠发疯后的表现和《六股杈的老柿树》中的银铃姐很相似,银铃姐身上又有巧玲的影子。

    乾州蕞娃(刘立军,关中平原、女皇脚下、城乡结合部的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有爱心、有信心、有耐心,热爱教育事业中年男子。性木讷,爱文学,常著文章以自娱。俯仰天地间,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我心)是一家以个人原创为主的文学公众平台,以推广乾县乡土风俗文化为主,间或涉及教育、文学随笔、影评、图文故事等。

    我还是原来那个乾州碎娃,只不过把“碎”换成了“蕞”(乾县人读作suì)。写文化散文,让散文具有生活化气息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这是乾州蕞娃一直的追求。希望你在读乾州蕞娃文章的时候,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长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菩提树》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mp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