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今天的题目,酷酷的感觉。可能我接下来要聊的完全与此无关,可是那又怎样?你喜欢不如我喜欢,我的地盘我说了算。
新年那天和妈妈出去买鞋。因为脚太小,所以买到合适的鞋子仿佛一道世纪难题。可是那个店主好好笑,她很不以为然的提建议说垫双鞋垫不就ok了吗。我哑然失笑,因为据目测大概要垫至少两副鞋垫子。妈妈脸皮薄,不好意思驳斥、拒绝。我超烦别人这种完全不从事实出发的伪善,然后生气地小声嘀咕,好像那个灰姑娘里的恶毒王后哦,为了让女儿穿上原本就不属于她的水晶鞋,然后就建议割掉女儿的大脚指。妈妈听了还瞪了我一眼。(真的好无辜
我说出这句话后,颇为为自己精妙的类比而沾沾自喜。可是妈妈她完全没有体会到其中的精髓。不过,我的好心情也没有完全收损,因为又联想到了之前因为吃了苹果肚子有点痛痛,然后就理所当然滴把自己代入为吃了毒苹果的白雪公主的那件事,那时我居然有点开心。(?
突然发现,自己真的很爱童话。因为有了童话,淡而无味的生活才开始五彩斑斓。那天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很喜欢媚俗的人,因为特别钟爱那些happy ending 的童话故事。我记得《你好,旧时光》里的陈桉说大团圆结局很无聊,可是余周周很喜欢。
『生活已经不团圆了,故事就不必破碎了吧?』
所以每次看到大团圆的结局,我都会喜极而泣,然后心满意足甜甜睡去。
好希望我爱的朋友还有陌生的你也爱上童话。童话里有爱有梦有美好。有了这些,我们才可以怀着希望和信心将一地鸡毛的生活过的坦然自若。
除了爱童话,我也爱看小说。今天朋友突然说我特别钟爱意识流小说。然后又特别强调是一般人看不懂的那种。我不置可否。可能我很喜欢看这种,但绝不是一般人看不懂的那种。之前在知乎上有个朋友说,越是伟大的作品,就越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我觉得说的很棒。很多伟大的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把握之准确简直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
我现在在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其中有好多对人物心理的描写都让我有一种被雷劈中的感觉。就好像我完全变透明,被老陀一眼望穿了一样。
我简单举个例子哦!
“在忧郁、压抑和精神上的一片黑暗之中,他的大脑突然会不止一次地燃起转瞬即逝的光焰,他的生命力在不寻常的冲动之下会一下子全部动员起来。在那些持续时间怖比闪电更长的瞬息中,生命的感觉、对自我的意识几乎增强十倍。思想和心灵被一种异光所照亮,他所有的激动、所有的怀疑和所有的不安顿时都告平息,化为最高级的安谧,充满明朗、和谐的欣悦和希望,充满机智和最终的答案。”
我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用我最近新学的话来说就是“遭到雷殛似的站立有顷",我心里不住的惊叹:卧槽,这TM不就在说我吗?!
如果你初次刚读这段话,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完全不知所云。亲爱的你,不要担心。因为他描述的是一种不为人所注意的普遍心理:经常在夜深人静时刻,我们辗转难眠。我们大脑飞速运转,如雪花般多的数不清的碎片在头脑里清晰的飞舞。就好像将逝之人回光返照般对很多问题如梦初醒似的恍然大悟。请原谅我用“回光返照”这样不吉利的词语描述。因为我之前这样的时候,真的以为我快要死了。那是一种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的高速运转,就好像大脑中了病毒,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
不过,我现在是释怀了。虽然这一段是在描述主人公癫痫病发作之前的心里状态。(?
实在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如果不是太麻木那就是太幸福。我一直都觉得很多伟大的思想都是在极度痛苦中产生的。如果你无法感同身受,那可能是因为你很幸福。
可是这也只是自我安慰的一番说辞,还是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可以使你用一颗宽容的心来坦然面对这个不那么美好的世界。
我突然忆起中学时代同学之间对我的谣言,谣传家人即使在平时的周末也会把我锁在家里,用功读书,不许出去玩。我觉得好好笑,因为事实正好相反。假期我是自己呆在家里安静读书,而父母每次都是颇感无奈和充满忧虑地建议我多出去和朋友交往。他们很担心我自己一个人会变得孤僻。
其实不会哦!只是不愿意随波逐流罢了。
苏轼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好不容易在世上走一遭,总要好好经历一番美好。
写到这里又想到了我很喜欢的一段歌词:
让我们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
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
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
这一段歌词和我的题目真的好配。题目是今天的背景音乐,酷酷的很洒脱。
希望大家都有这种“你喜欢不如我喜欢的”洒脱感。
要自由一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