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十一)

《课程的逻辑》(十一)

作者: 春秋文章 | 来源:发表于2018-02-19 15:48 被阅读0次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劳动技术与教育。

按照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国家规定的课程内容,其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实践课程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的知识。综合实践课程强调学生亲自的实验和动手能力,课程的设置要使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获取知识和感悟心灵的升华。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让生活更美好,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目的、意义和价值的源泉。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走出教材为他们预设的生活,通过对对生活的经营、体验、探索,让自我成长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的状态。三是,关注学生的亲自实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需要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学生通过探究、调查、劳动、考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开展学习,获取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于:一是,重建课程观。课程不再是静态。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是构建知识的过程,是开放的、灵活的。二是,重建教学观。改变传统教学机械式的传授,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对话、构建知识的过程。三是,重建学习观。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的到确认,学习成为建构新知识,形成人格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使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学成为创生课程事件的过程,学习成为建构知识和人格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行为的偏差,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实践场所问题;社区机构的组织问题;对研究性学习理解片面、单一的问题;劳动技术教育投入不足和师资培训等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十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课...

  • 《课程的逻辑》之十一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

  • 《课程的逻辑》(二十一)

    “合科教学”是和“分科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方式,20世纪初盛行于德、美、日等国。一、日本合科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1...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教学创新关键要抓好教学实施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所有老师应该不断努力并一直加以实践,它需要我们努力加强自身...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的问题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本章内容介绍了社会建构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关注学习者的潜能,支援学习者基于自己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

  •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十一

    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主义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社会建构主义基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发现而展开文化创造的教学思想。社会建构主义取向给我们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十一)

    ——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的启示 从个人建构主义转向社会建构主义是当今建构的发展趋势。社会建构主义主张,人是...

  • “课程的逻辑”观后感十一

    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自己深刻的体验。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不再是原有的灌输式的知识学习,而 是要让学生学会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lni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