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之十一

《课程的逻辑》之十一

作者: Wray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0:27 被阅读8次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的文化性发展。其可解读为:参与教学的特定文化活动的“人格内部的特质与侧面”,在活动中并通过活动得以形成。

最优代表性的“活动”概念的界定,当属《苏维埃心理辞典》的词条:“活动:主体与周遭世界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在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对客体的心理表象得以表征与具体化。借助心理表象的终结,主体与客体世界的关系得以实现。

“教学”是以学生一系列的活动构成的。学科的教学是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活动创造学生的发展文化的。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在活动理论看来,所谓“儿童的心智活动”,是指学生人格的内在特质与侧面活动中通过活动得以形成的。心智发展是个在生活条件之中他们的活动所造成的变化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形成物。

“活动”的概念是构成活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视为人类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基本单位。就心智发展来说,“活动”可以视为“外部制约”与“内部制约”的交互作用。

在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指向人类积累下来的“社会经验”的习得。所谓“社会经验”,就是“利用并创造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手段与方式”,所谓“习得”意味着这种社会经验转换成学生的人格素质。

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活动所发展起来的新的心理形成物,包括了自我调整、合作、规划、理论思维、认知兴趣、科学的概念体系等等。教学这一活动是有别于社会的教育现象的。可以说,它是学生发展的社会文化组织的一种独特的形态。

“教学”是一种借助配置特定的活动而引发学生发展的“组织化的社会环境”。教学中的学生的发展是依存于“教学”这一社会环境的状态的。

人类同客观世界的两种类型的相互作用——-“主体-客体”的相互作用与“主体-主体”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

“教学”这种活动不能还原为教师与学生的个别行为,而是社会集体中的沟通事件。因此,从“教学”这一社会环境出发,把握个体学习活动的面貌,或是把握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对于教学设计来说十分重要。“教学设计”的“集体性主体”可以区分两个水准。一是设计课程与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即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的编制者;二是直接实现教学活动,通过个人与个人的相互作用构成教学过程的“集体性主体”,即教师与学生。

新与旧教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有几点:其一,学习原理不同。其二,活动单位不同。其三,活动的对象不同。其四,活动的性质不同。其五,发展原理不同。其六,指导逻辑不同。

教学是集体性的,而教学中的“学习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的人际关系,教学中的合作是教学的全过程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是采取怎样的学习形态的问题。合作性“学习活动”形态的最大特点在于,借助参与活动的所有学生的合作活动来解决设定的课题。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实现要求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尤具价值。

合作性“学习活动”的形态可以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构成。如何组织学习小组,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成果。让不同合作状态的学生尽可能一起从事作业,尽可能交替地发挥核心角色的作用,是最合乎合作的本质的做法。学习小组中的合作作业,通过每一个成员在各个阶段的共同行动加以实现。不过,也可以作一些分工来完成。

学生的人格发展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通过活动得以实现的。这里所谓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指的就是“学习者共同体”和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共同体”的探究活动并不是求得“唯一正解”的活动,它是组织、引领、调整、构筑每一个人所内化的知识的活动。

相关文章

  • 《课程的逻辑》之十一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教学,是师生之间沟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中学科教学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以这种活动作为源泉,引发学生...

  • 《课程的逻辑》(十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课...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一

    第十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基本经验、密切联系学生...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一

    本章的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潜力与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综合化的趋势,调整课...

  • 《课程的逻辑》(二十一)

    “合科教学”是和“分科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方式,20世纪初盛行于德、美、日等国。一、日本合科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1...

  •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一 ----教学规范的转型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之十一 ----教学规范的转型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教学的本质,教学的重构概念...

  • 《课程的逻辑》之十五

    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档案袋评价 所谓的“档案袋”是指针对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旨在用于其评价、信息与表彰以及回顾学习过程...

  • 《课程的逻辑》之十三

    从“合科教学”到“综合教学” 合科教学时在分科教学基础上确立起来的旨在综合学校课程的全部(或一部分)而倡导的新...

  • 《课程的逻辑》之十四

    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 一般认为,在教育活动中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所选择出来的教育内容,作为教学时的材料...

  • 《课程的逻辑》之十二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之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vgt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