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去过美国的小伙伴都知道,美国的高速公路几乎都是免费的。而回到国内,每次经过收费站,都会不由的感叹:凭什么,为什么国内的高速不能免费呢?
2012年国庆节开始,交通部突然宣布全国的高速公路在节假日期间,对7座及以下车辆实行免费通行。消息一出来,全国人民拍手称快。可真的等节假日到的那一天,大家发现高速公路变成了这个样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043285ca375c7beb.jpg)
这样的高速公路还能叫做“高速公路”吗?于是坊间就流传出各种版本的调侃的段子,此外还遇到了急救车因为被堵高速路,使得高速路变成了生死路等等消息。免费的高速路成为了典型的“公地悲剧”。
PS:什么是“公地悲剧”?一棵苹果树如果没有主人,那么你摘我也摘,这时候你摘了我就没有了,我得提前一天摘;你摘的是红苹果,我提前一天摘小一点的红苹果;他再提前一天摘,再小一点的绿苹果;再早下去,那就变成没有苹果。红苹果变小红苹果,再变小绿苹果,再变没苹果,这叫公地的悲剧。
那高速公路为什么会演变成“公地悲剧”呢?我们知道,现在和高速公路竞争的出行方式很多,有高铁,有公交,有不走高速的自驾车等。但如果高速一旦免费,所有其他选项的成本,相比较而言都是无限多倍。于是,原本坐高铁的,坐公交的,走地面道路自驾车的,都选择走高速。所有人你争我抢,高速就上演了“公地悲剧”。
可能有人会问,那为什么美国高速公路就不堵呢?这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国情很不同,两个国家国土面积虽然大小差不多,但是美国可利用国土面积几乎是我国的三倍,而人口只有我国的1/4. 我们是人口稠密,而美国是地广人稀,其实美国个别大城市的高速公路也堵,只是没有我们这么丧心病狂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b4beaf555891ea36.jpg)
回到国内,当面临高速公路免费时的窘境,似乎所有人都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再建更多的高速公路吗?如果高速公路网的规模要满足节假日峰值的流量,那必然会导致资源平时大量的闲置浪费。限制人们购车吗?似乎更不现实。那问题究竟怎么解决呢?我的回答是:收费。
要从更深层讲清这个问题,我先要讲清楚一个概念,就是高速公路的私有用品属性。可能有小伙伴看到这里会大跌眼镜,高速公路明明是公共设施,怎么会有私有用品的属性呢?
经济学判断私用品和公用品的属性,和通常意义上的公共设施和私有财产有很大的区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凡在同一个时间或同一个空间内,物品如果被一个人所使用,其他人不能使用的,这个物品就是私用品。
按照这个概念,我们看一条道路,当你开车在路上行驶时,此时此刻,你所占有的那一段道路,其他人是不可能和你共用的,你是独占那段道路的使用权的,因此,道路就是私用品。而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本线上小说,你此时此刻听了,并不影响其他人分享同样的内容,别人甚至还可以在脑海里还原整个内容,所以这些是公用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c17a8ea6d525e291.jpg)
说明了这个概念,再回到国内高速公路到底应不应该收费的话题。
通常高速公路的限速是120公里,而在这个速度下,交警部门推荐的两车安全间距是100米。那么如果我们用一个理想化的模型来分析,高速公路的饱和状态是每间隔100米,就有一辆车在行驶,也就是说高速公路要保证“高速”这个功能,每辆车最低能拥有的合理路权是100米,低于这个数,公路的“高速”这个功能就会打折扣。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4a22daf86264e7c2.jpg)
而假如所有人都承认这100米的路权是有价值的,而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又能够保证每位使用者拥有这样的路权,那么管理者和使用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契约,管理者可以收费,使用者就应该支付费用。
由此再推一步,理想的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应该是根据道路的繁忙程度来进行动态计算的。比如道路空旷时,就降低价格,让更多的车上高速公路,提高效益。如果道路上的车流量偏大,就应该提高价格,通过价格来筛选最有需要的使用者,减少上高速的流量,保证公路“高速”的这个基本功能。
这当然是个理想化的模型,然而在美国华盛顿州,就有这样一条高速公路,它的过路费价格始终是在变的,只要上了这条公路,车主就能非常确定多久之后能到达目的地,而不能确定的是,上高速之前,他不知道要付多少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66025b19de76f31a.jpg)
回到国内,我们的高速公路价格都是一成不变的,0.5元每公里。尽管相对于理想化模型相去甚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的确也起到了不错的“限流”和“分流”作用,让很多人选择了其他的出行方式。所以,国内的高速公路收费,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意义。
而每当节假日时,因为回家,旅游等等原因,车流量比平时会多不少,这时,如果要保证高速公路“高速”的这个功能,就应该启用“筛选”机制,提高收费标准,从而选出那些真正有需要的车主,让他们尽快的到达目的地。而宣布免费,不仅否认了那100米路权的价值,更意味着管理者放弃了价格筛选机制,使得原本已经增大的流量进一步扩大,高速瘫痪不可避免。
延伸话题:每当我们说应该通过价格杠杆来筛选最有需要的人时,总有人会跳出来说,这样的方法是给有钱人开绿灯,那穷人怎么办?我想说的是,人们追求富有,本来就是为了追求更多的选择权,否则为什么大家都希望致富呢?另外,如果是真的有需要,好比之前案例中讲到的救护车的例子,如果这时候病人的家属被告知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走免费道路,但是堵车,另一个是付普通高速的两倍价格,但是不堵。你觉得家属会选哪一条?高速在进行免费的时候,是否也同时剥夺了很多人选择的权利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