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深人静,在那万籁俱寂中,那些终生挥之不去的经历,蒙泰奇般地转换镜头,审视着自己走过的路,如一个孤独的拓荒者,在大风歌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远到近,清清楚楚地拓下了生命活动的足迹。
我为什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汉语中文专业,却于毕业工作后从事运动医学研究及诊疗工作,成为一名运动医学的临床医学教授,始终让不知我者不解,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学文是我儿时的理想,现实使我弃文学医。
拓荒伊始
1942年9月28日生于吉林的我,儿时就不断地听到父亲和家人讲述祖父牛子厚清朝末年“扶危济贫,乐善好施”(御赐)的故事;如何在北京创办了中国京剧喜、富、连、成科班办学,成为中国京剧事业奠基人的业绩;又是如何在民国初期创办工业,抵制外货等,长大后也常常听到东北老百姓传颂他的直侠仗义的故事。祖父积善成德的品质影响着我,使我以平常心,实实在在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做事,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大学毕业后,因家中两位亲人患上了不治之症,在那种病痛的苦难煎熬中,痛心疾首,厌恶自己学文的无能,痛下决心,翻阅医学典籍,开始自学。1968年毕业分配到黑龙江省五常县红旗中学后,八年的农村工作和生活,使我有机会帮助同事、学生、农民治病。当时我只是想继承祖业做点儿善事,治病疗疾总可以尽点儿慈悲之心吧。1976年回到哈尔滨后,仍一边当教师,一边义诊,在自学医学的过程中,十几年义诊积累了点滴经验。直到1982年给哈尔滨市教育局局长冯光武先生治愈颈肩综合症,冯先生说:“你的社会效益不是在中学,而是应该把你的医术很好地总结出来,要深入地搞研究,著书立说……”。于是1982年冯先生调我到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教《运动解剖学》和大学毕业论文课。这时开始接触大量的运动损伤疾病治疗和研究。
拓荒路上
1986年我带着“中国传统按摩推拿的手术化”科研课题,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学习局部解剖和手术。在哈医大得到了恩师神经解剖专家薛兴文教授和高级解剖技师张树财先生的亲自指教,并为推拿按摩手术化课题给予大力支持,于此同时1986年到1988年随哈医大医疗队到五常县,五常镇医院出诊三年,以手法整复技术完成了该县的小儿斜颈、踮足等病残儿童肢体矫形,总结出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的基本原理、诊疗方法、手法技巧、手术流程等要素。拓展了人体架构规律基本原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1990年4月为了研究和确立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这一运动医学临床实用技术,于哈尔滨教师体育学院提前退休,从事病、伤、残儿童康复救助工作。1995-1999年任黑龙江省慈善会理事,并成立了“济仁儿童健康工作室”,2006年7月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
为了支持中国申奥,推动中国运动医疗保健产业化,培养优秀的运动康复医疗保健人才22001年5月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运动医学专著《人体本体反射健康法——无损伤手法整复术》。2002年10月于北京解剖学会年会做专题报告。“人体架构规律的开发和利用”同年于香港华人运动生理与体适能学者学会交流报告,成为该会创始会员,2003年10月于澳门第二次年会发表“牛立匀本体反射健康法”;2006年于广西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专题报告:“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在运动损伤临床中的应用”,并现场示范表演。成为该会常务理事及无损伤手法整复技术专业委员会会长。
这就是我在七十年代的现实中所作的最佳抉择的结果。在这三十几年锲而不舍的探索中,在这持之以恒的实践中,我曾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运动医学的荒原,孤寂地走过了自己最最艰辛的人生之路,这条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人生之路,即使前无古人,但后有来者,则足矣!
感 谢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我曾得到了尚鹤翔先生对我大跨度地改行从医的肯定和支持,得到过谭方之先生对我的帮助、教诲,他在信中写道:“……外国不是黄金铺地,也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使我放弃了国外的邀请;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我常常想起黄旬老师对我作文讲评时的“啧、啧”称道;想起吕骥平老师对现代汉语绘声绘色地讲授,还想起李秀滨老师及夫人家访时的中肯话语……,我的那些名师的言传身教,我的良师益友的谆谆教诲,使我在孤寂中突然想起他们的言谈笑语,师恩永驻的心在“怦”然的跳动中,在热血的澎湃中迎上那些疾风恶雨,踏着坚实的步伐前行!
谢谢您,我的师长,那种传统教育在我骨子里打下深深烙印,使我为师,做一个好老师;从医,做一个有良知的好医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