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长沙临时大学因战事原因西迁昆明时,师生分三路而行,闻一多出现在了条件最苦的这一路中,即徒步横越湘黔滇步行入昆明。
他一路了解民生疾苦,调查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服装,特别是在湘西,他收集了苗族的许多民俗、民谣和神话,这些内容后来都融入了他的《闻一多讲中国神话》一书中。
闻一多研究神话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他将传统的文艺学、训诂学与现代的人类学、民俗学结合在一起,可谓融会中外、贯通古今。汪曾祺曾在文章说,当时为了听到这样的课,学生们认为哪怕是穿过一座城也是值得的。
闻一多在书中考证了伏羲、司命、端午等,他以详实的证据和严密的逻辑向读者解释了: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伏羲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大司命、少司命是什么神?
读了《龙凤》一章才知道,原来龙与凤就蕞早的意义来说,分别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夏民族与殷民族这两个蕞基本的单元。
而看了本书《什么是九歌》这一章内容后,我却仍然是一头雾水,让我阅读“楚辞”的勇气还是鼓不起来。
愈读这样的大家之作,愈对华夏文明的深厚而心生敬畏。平时虽然也了解一些中国神话故事,可是对于深层的东西、内在的关联却是茫然不知。
他们在过去那样的艰苦年代还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平的研究性著作,今天的我们唯有以虔诚又谦卑的态度认真拜读,希望大家对民族文化都能保持一份敬畏与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