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尿布到约会
作者:黛布拉·W.哈夫纳(DebraW.Haffner)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一、性潜伏期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性的潜伏期。从“潜伏期”这个名字上听起来,这个阶段孩子对性的兴趣潜伏起来,不表现出来了,是不是就可以把性教育先暂时搁置一边了呢?
其实,我们反而需要更加重视这个阶段的性教育。因为在我和5-8岁年龄段孩子的工作中发现,这一阶段的孩子对于性的兴趣并没有停止,而是进入了升级版,更具有隐藏性和目的性。
我们先来看看,在这个阶段,孩子的两个显著特点。
从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低年级儿童开始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会开始明白守恒的道理,这里包括性别的守恒,比如孩子知道自己现在是个男孩,就永远是个男孩了。他们也可以理解并接受一些社会规则了,过马路不能闯红灯,男生和女生要进不同的洗手间等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孩子在6岁以后就要开始上小学了。
从道德发展的角度来说,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慢慢理解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结果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比如5岁以下的孩子可能只知道不能闯红灯,但是不知道闯红灯是违反法规的,会受到处罚。而5岁以上的孩子就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他们也能开始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之间寻找平衡。比如说他们想要和别人一起玩一个游戏,但是别的小朋友也会有自己的游戏规则,他们就会去权衡,这个游戏规则我是不是可以接受,如果可以,那么两个孩子就会玩到一起,如果对方的要求自己太难做到,他们也会放弃。
在这样一个“孩子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社会认知与道德认知”的发展阶段,性教育就需要从孩子的人格教育入手,因为健康的人格,是健康性观念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价值观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才能在面对一些和性有关的选择时,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而不是受别人的影响,一味听从他人的摆布。所以人格教育具体来说,这个阶段我们家长要重点帮助孩子学习建立责任感和规则感,发展健康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做决定是很重要的。
做决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因为权力和责任永远是并存的,拥有决定权也意味着要为此负责任。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取舍,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结果,学会判断什么样的决定是对自己好的,也需要让他们认识到哪些行为会伤害到自己或是他人。当然家长也需要去界定哪些是孩子有权做决定的事情。
有些家长从不让孩子为自己的事做决定,而有些家长会让孩子参与家庭所有的决定,包括父母的私人事件,例如是否可以生二胎,或者单亲的家长是否要进入一场恋爱或是婚姻等等。
这些需要成人自己做决定的事,其实是不需要孩子参与的,因为他们并不能为此承担任何结果。不过这也是很好的“可教时刻”,让他们知道,成人也需要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并且可以告诉他们,这样的决定是基于怎样的考虑,这对于培养他们将来自己做决定也是个非常好的示范。
二、性潜伏期敏感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需要注意的第二点,孩子的敏感问题。
如果你的家里有个5-8岁的孩子,那么生活中的敏感问题会变得更加多,而且复杂。比如生命的来源问题。
进入低年级之后,孩子的智能在增长,接触的人群也更加广泛,家长即将面对的敏感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如果在这个阶段孩子再问起“我是从哪儿来的”这个问题时,他们的哲学头脑可能也已经升级,不再会满足于只知道一个受精卵的出处了。他们会想要知道得更加详细,比如卵子在女性的子宫里,精子在男性的睾丸里,那么它们是怎么结合到一起的呢?
孩子的脑子里会充满着千奇百怪的想象。你以为我们不说他们就不会知道或是不好奇了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如今的孩子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
最防不胜防的就是孩子们的闲聊,你不知道他们会聊些什么,更不用说那些信息是否正确了,因为你不知道那个“传授”你孩子性知识的人,他的信息是从哪里获取或是转手来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在他们问你的时候,你可以教给他们最正确的信息,传递你的价值观。
本书在第111页强调了向孩子介绍性交的要点,其中第二点可能有很多家长会疑惑,在这个年龄段是否适合向孩子介绍避孕的概念呢?这是否在向孩子传达尝试性行为是允许的呢?
首先,我们要放下焦虑,低年级的孩子并不会想要去实施性行为,但是我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安全套,是摆放在商场或是超市的什么位置进行销售的吧?没错,大多数是在收银台的位置。一定有家长在买单的时候被孩子询问过“爸爸,这是什么?安全套是保护我们安全的吗?”等等类似问题吧?
我们如何反应,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这里要强调,家庭观念的传递都来自细微末节处。所以,把握好这样宝贵的“可教时刻”,让孩子知道性行为也是有后果的,每一个孩子也都是父母做好准备想要迎接来的。
除了生命来源的问题,触摸生殖器的问题也逐渐升级,进阶为手淫了。
当很多孩子开始清楚,触摸生殖器是可以为他们带来快感的时候,原本没有清晰目的触摸,就开始变成了手淫的初始形态了。
和幼时的触摸一样,家长需要知道的有两点,第一,手淫并不会伤害到身体和精神状态,无论是否有手淫,都是正常的,就好像近视眼一样。第二,这是一件关乎隐私的事情,我们只能在私密空间里进行。
当然,孩子的探索可能永远会超乎成人的想象和可控范围。此时的性游戏依然是需要被家长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当他们进入小学,他们会拥有更多没有大人监管的机会。校园的洗手间,放学路上某个无人的角落,都可能成为他们玩探索游戏的“好地方”。
所以在孩子低年级阶段,我们仍需要尽到家长的监护责任,给孩子树立一些必不可少的家庭规则,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要义。比如说,邀请朋友来玩的时候需要在家长可见的公共空间,不可以触摸彼此的生殖器等等。
进入小学的孩子会自己开始选择朋友,但是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比如说Ta是否有朋友,Ta的朋友大概是个怎样的孩子,来自于什么样的家庭。
在这里并不是去让你打听对方的家庭条件,而是要去看看对方的家庭价值观,和你们自己的是否很大程度上能够一致。比如说,你认为低年级的女孩并不适合在没有成人监管的情况下独自逛街,而对方家长觉得完全无所谓。可能你要做好准备,你的女儿会回来问你:“为什么她可以我们家就不行。”
交友也是需要学习的,美国加州大学有一个专门针对自闭症谱系和交友障碍孩子的交友训练,但是我去学习了一下,发现它其实可以适用于所有孩子甚至成人。
我们要教会孩子友谊的层级:如何进入一段友谊,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成人的言传身教也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是一个善解人意富有同理心的家长,你的孩子一定不会是冷漠或是拒绝社交的。你也可以为孩子组织一些活动,邀请Ta的朋友们甚至家长一起参与,这也是观察你的孩子与人的交往模式,以及了解Ta交往的朋友和他们家庭观念的好机会。
三、安全注意事项
接着我们来看需要注意的第三点,孩子在长大,安全会是永远的主题。
我们会邀请别人,也会受到别人的邀请。那么对于让你的孩子去别人家玩这件事,我们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安全问题。这就需要父母,在决定是否同意让你的孩子去别人家之前做一些评估,而不是直接就同意你的孩子去玩,哪怕只有几个小时。因为我们应该都知道,大部分的性侵害,特别是儿童性侵害案件都发生在认识的人身上。那么如何做这些评估呢?
首先父母可以就这个问题去列出一些条目进行讨论,例如是否可以过夜,是否可以允许去异性同学家里玩等等。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后,就需要去了解对方家庭了。最好的方法是先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家长能看到的范围内一起玩耍,这样我们既可以观察到自己的孩子与对方孩子的互动模式,也可以和其他家长在一边的聊天中,有意无意地提及一些关于价值观的问题。
比如你可以说“其实让我女儿去别人家玩我是会有点担心的,因为我可能对于她平时观看的电视种类会有些限制。”那对方有可能说“哦,我也是!”那么你们就可以就限制的问题展开讨论了。
但也有可能对方满不在乎地说“我从来不限制我女儿看任何电视!”那可能你就知道你的孩子在去对方家里玩的时候,可能会看到你不想让她看的电视节目。另外,如果你在家庭活动中观察到你的孩子和别人互动的方式是讨好式的,可能你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永远需要讨好父母,做个乖孩子的话,可能你很难通过语言的教育让Ta明白,同伴关系里是需要平等的。比如说很多家长会习惯用“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或者是“如果你听话,我就带你去游乐场玩”,这样的句式和孩子对话。那么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被别人爱,或者我要得到某样东西的前提条件,就是听话。
第二,如果暂时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那么家长也需要谨慎,考虑清楚是否要把你的孩子送到会控制Ta的同伴家里玩。因为我们不知道在没有大人监管的情况下,别人会如何控制你的孩子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第二类安全隐患是来自于媒体。信息横流的年代,各类电子产品、影视节目、宣传广告里都渗透着各种各样的性信息。甚至连儿童的玩具里都包含了不少性意味的元素。比如说前凸后翘的各类娃娃,可谓防不胜防。
而且我们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智能发展,在我给孩子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斗智斗勇”往往最终父母都是战败方,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想到,孩子们对于电子产品的把控有多厉害,也永远不知道,孩子们有多少种方法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认为,堵不如泄。怎么理解呢?到了低年级阶段,父母真的需要有更多的主动性了。这里的主动性包括两方面。
第一是父母主动去做点事情。比如,对于孩子在玩的游戏、追逐的明星、感兴趣的影视节目或者网络书籍,你可以不用全部了解详情,但你必须要知道个大概。
比如洛天依是谁?她的歌里都在表达什么?不止是歌词表面,就像你中学做阅读理解一样,要去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情绪。比如跑男里面有哪些明星,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又比如时下最流行的日漫在讲什么?了解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去批判孩子,而是为了和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只有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你们才有聊天的可能。
另外,也可以坦然地和孩子列一些规则,比如哪些是你们认为不适合去的地方和不适合看的内容,并且坦诚地和孩子说明理由。
第二方面的主动,是指父母需要主动去和孩子开启一些话题。在信息时代,认为你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可能就不够明智了,例如去年大连有一个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性侵后杀害的消息。我们经常会在手机的推送比如微信里看到类似的负面新闻,有些家长觉得自己孩子不会知道这件事,可他们忽略了孩子们之间是会互通信息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该主动去了解孩子已经知道了多少,有什么样的情绪。
很多家长虽然什么也不说,可是内心是十分焦虑的,他们开始加强对孩子的保护,每天无数遍地叮嘱孩子注意安全,甚至有人在网上找了很多防身术的视频自己先学,然后让孩子学,通常我们会在这样的视频开头就看到老师介绍说“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你该怎么办呢?”或者是“当你面前有个坏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孩子可能就会想: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我看这个呢?难道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危险吗?当孩子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可能会回答“你学着就是了,万一有用”,孩子并不会因为你的遮掩而就此停止他们的思考,他们或许就会开始担心,是什么样的危险?它什么时候会来?爸爸妈妈都不知道的危险,那该有多可怕呀!
我知道这对很多家庭来说很难,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可能除了学习之外,和孩子很少有其他方面的交流。而关于性的交流本来就是一个难题,就好像盖房子,基础建设工程都没有扎实,那就别提在顶端搭建一些高难度的造型了。家长平日和孩子的交流,对他们学校生活的关心和参与,就是亲子关系的基建工程。比如说积极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各类亲子活动。
现在的小学低年级有很多活动是会邀请家长来参加的,例如学校开放日,六一节,运动会等等,家长的参与也是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无论是活动还是比赛,我们都愿意参与,我们关注的是你的生活,无关成绩和输赢,你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人。这为孩子建立自尊自爱和自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调查显示,亲子关系不良的孩子发生首次性关系的年龄,会更早于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孩子。
四、父母离婚带来的问题
书中提到了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兹说的话——“父母们必须认识到,在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之间,有真正的冲突。”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让单亲家长为了孩子去压抑自己情感上的需要,不去发展新的恋情。而是需要更多地去考虑孩子。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是和平离婚的话,孩子大约需要1到2年的时间来接受父母分开的现实。书中有介绍如何与孩子做这部分的交流,这里不多赘述了。但是在那之后,我们也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有爱和亲密关系的需要,他们是会再遇到新的恋爱对象的。
父母如何去和孩子谈他们的新伴侣呢?在这里我讲两种现象。
第一种在中国是比较常见的,就好像电视剧《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妈妈和马主任一样。两人都是单身,但每次约会都要偷偷摸摸,甚至在马主任多次提出是否可以和孩子公开关系时,遭到朱朝阳妈妈的拒绝。最后让孩子在一场意外事件中发现他们的恋情。
父母们,特别是离婚后担任监护责任的那方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一个人在陷入一段恋情中时,身边的人不可能感受不到她的变化,比如剧中朱朝阳妈妈每次约会时会穿上漂亮的裙子,涂上口红和指甲油。所以如果要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那无非是在告诉孩子,自己的情感是见不得人的,爱是罪恶的。
另一种比较少,但我也见过,就是单亲父母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新伴侣带进家里,甚至过夜,也并未和孩子做明确的介绍,完全置孩子的感受于不顾。
记住,为人父母,你的一举一动都在给孩子将来的两性关系做榜样,我们或许也能把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作为一个“可教时刻”,不仅是语言上的教育,更多的是行为上的示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