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看见别人有什么,才想自己也拥有什么的。比如看见别人正在吃的东西好像很好吃的样子,突然就很馋,于是也会买来吃。
需求有的时候就是由供给创造出来的。
我们每天都要抵制外界给我们带来的各种诱惑。
有时候明明只是想买一瓶乳液,却因为刷购物网站时看见了彩妆套装促销,一套产品比平时买其中一支产品的价格还便宜,不买岂不是太傻?
于是买了一套自己并不需要的彩妆。
这时候如果停下来想想,自己平时用这些化妆品吗?就会发现,不怎么化妆的人,以前买来的化妆品都没怎么用呢,新买来的估计也只是尝鲜之后就难逃闲置的命运。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抵挡不住商家的营销策略?
这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是省钱?
但其实却是在浪费钱。
如果自己本身就有纪律,比如尽量不增添新的物品;只在确实没有可以用的物品之后才买新的;而且只买需要的物品,其他的物品无论是否打折都不买,也许能够抵挡住这些诱惑。
但囤货的一个考虑就是,觉得以后真正需要的时候,不一定会碰见这么合适的打折机会,所以会尽早购买。
这时候,需要做的是,清点一下家里的存量,看一看现有产品的使用情况,是否快要用完,已有的产品还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用完,现有的产品使用频率如何,等等。
虽然这样说,但人真的可以这么理智吗?
抵挡诱惑真的很困难,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哪怕自制力很强的人,也很难把大量自制力用在与这么多的诱惑做斗争上,毕竟自制力也很有限。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远离这些诱惑,除非特别需要,不刷购物网站、不逛街。
但是,这对很多人来说,依然不可能做到。那么,如果不想压抑自己购物的欲望,那就买吧。大不了堆着不用而已。只不过你需要承担物品闲置、占用空间而且浪费钱的心理压力。
或者,你可以在买的时候问问自己,是真的因为很喜欢吗?不是因为为了省钱吧?
在消费这件事上,很多人会追求性价比,追寻的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
我们父母那辈人,受限于经济条件,只会买必需品。如果买贵一点的,就会考虑是否能用得久一点。所以,因为穷,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追求性价比,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只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不关注自己的欲望。
而我们这辈人,在自己经济独立后,生孩子之前,会过上一段较为宽裕的日子。于是,开始注重自己的欲望,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算贵一点,只要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也愿意花钱去买。
当然,此处的欲望要区分,有的人只是单纯的喜欢,有的人的欲望并不是喜欢,而是想要攀比,想要用奢侈品、限量款等显得自己很有钱,似乎有钱能让他们不那么自卑(这种人会不断追求金钱、名利,填满自己空虚的内心,以此来提升自信)。无论是什么欲望,这些购买都不再是仅仅出于满足生活必需,而是开始满足内心欲望。
但当人真的非常有钱的时候,他们便不再追求购买名牌奢侈品,毕竟他们已经经历了那个阶段。名牌奢侈品能够显示出他们很有钱,但真正有钱的人此时会选择更加低调的品牌,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让自己变得很有钱,金钱只是满足你欲望的一种工具,不是所有的欲望都需要花很多钱才可以满足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愿意为一件商品所花的价格与它在你心中的价值成正比。你越喜欢它,越觉得他能为你带来快乐、所谓的身份象征等等,你就越愿意花更多的钱买它。
但同时,你还需要考虑你的收入。
如果一件东西你很喜欢,但如果在你的收入情况下,你认为它贵,那你就会想要买得便宜一点。这样便既获得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又物有所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