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一个作文交流群里,一位同学交了一篇作文,是关于一位即将博士毕业的青年人想通过“关系”在北京这样一座城市里谋求一个好的出路。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可以走得轻松一些,被作文的作者所拒绝。为此,一这仿佛具有中国特色的“关系”一词成了大家讨论的焦点。求医找关系,考学找关系,考驾照找关系,交罚款找关系,入职找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它的身影。有人对此认可,有人对此表示不公平。
图片来自网络A 同学讲:"咱们的国情下人情关系无可避免。在托人办事上,自己先做九成努力,剩下一成,如有切实的关系,助力临门一脚。若找不到靠谱的关系,那就交给运气啰!"
B 同学讲:"不知道国外的怎么样,反正中国从小到大无论是亲人还是老师都一直说道人脉关系,那种与有荣焉的神情表示很无语。"
C 同学讲:"人脉就是财脉,人都是要互帮的。有的事在有的人眼里就不是个事,可在小老百姓眼里就是天塌下来的事。"
这时,我们把眼光从眼前拉高一些,来看看我们这个世界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稀缺"。只要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必须面对稀缺。造成稀缺有两个原因: 1)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2)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
先说第一个原因,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如一个公务员考试,有的岗位,无人报名,有的岗 位千人里取一个,这还不算不满足报告条件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你喜欢的、想要的别人很可能也喜欢也想要。另一个原因,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人们只有野菜的时候想吃馒头,有了馒头想吃肉,又想喝酒。为了一口肉一口酒,需要更多本用来做馒头的粮食,去饲养家禽,去做酒。这时还不够,想欣赏艺术,这时需要更多粮食供养艺术家,让他们画画、拍电影。人类自我需求的实现是要不断消耗真实的资源。
了解了稀缺这一基础事实。我们回到中国关系一词。即将毕业年轻的博士生,他想要的东西,也是别人想要的。 这时就出现了竞争,每个人都要付出真实的成本,而竞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关系只是其中一种。
图片来自网络现在我们再来思考“关系”背后代表着什么。
一、代表着信息的对称。一个都想要的岗位,经过初级筛选,都可以胜任完成这项工作,但人还是很多,还要继续选,做决定的人面对一个认识的,一个不认识的,是你,你会选择哪个,你会基于对认识这人的情况选择,你认识的人确实没什么问题甚至知道他进来一定对面试他的人有利,这个利可以是内部直接受益或者是外部选择这个人可以避免很多麻烦,经过成本对比的,一定会选这个有关系的。同样,问题很大,大到影响到做决定本人的前程生死,猜面试人会怎么选,会果断把认识的人剔除掉。关系是信息成本交互高效的存在。
二、代表着保障。像银行这样为什么要建宏伟的建筑,上海外滩一条街都是银行,但银行的所有业务往来跟它在哪办公影响不大,它只所以投巨资搞办公楼,为了是用户相信,它是要在这长期经营,投入巨额的沉默成本。关系有同样做用,从古至今,将王子、公主做为人质,谋求两国利益交往的已有千年历史,到今天也是存在的。陌生医生收了钱,这也是建立一种关系,求办事的人才会心安,因为背后是更大的沉默成本。在金融业,更多是通过熟人关系网进行业务拓展,目的是抵抗金融中一些人为风险,这是不分国内国外的。
这时再看这位博士,如果他是合适的人选,通过关系都知道他行,那么不用去办笔试,面试这些实际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能为社会财富的积累做出贡献再好不过。但是事实恐怕并非如此。越竞争激烈的城市岗位,岗位认可的难度越高,越需要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岗位认可,这样是增加社会财富的。
我们觉得不公平的是岗位的寻租,也是“关系”的利用,但寻租是消耗社会财富的。面试者与岗位应聘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做到信息的对称与保障,实际上不能胜任工作或者勉强胜任,那么不足的地方是要让社会其他地方去承担的。其他本来可以胜任的人都会成为这次岗位寻租的成本。
总的来说,中国式关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背后一样有成本、效率的考量。我们个人觉得认可或者不认可的都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