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的书,到今天,居然呈现完全遗忘模式。
看来,听书,或读书,都要加强反复和笔记。】
一、关于进步的起源
在本书里,作者最核心的观点就是,指出了
进步来源于人类对知识这种“好解释”的追求。
什么是知识?这本书认为,
知识本质上就是一种对现象的解释。更重要的,知识作为一种“好解释”,它具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一是难以改变,
二是能够延伸,
三是可验证。
难以改变,是指知识中的每个细节都和现象有对应的关系,改变任何一个细节,这个知识都没法再自圆其说了。能够延伸,是指知识能解释所有的这一类现象,不局限于某时某地。可验证,是指知识可以通过实验或预测,被证明或者证伪。这三个特点中,难以改变是知识最核心的特点,也是知识相较其他解释体系最大的不同。
人类一旦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就能运用这些知识,透过表象看到事实,更重要的是,就能对造成表象的原因给出科学解释并且通过验证不断改进这种解释。根据这种解释,人们可以重复开展对自己有利的活动,还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发生,从而让自己活得更好,这也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进步”。进步就是这样从知识的获取中来的。换句话说,进步,就来源于人类对知识这种“好解释”的追求。
二、关于进步的必要条件
进步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获取知识呢?
答案就是——创造力和批判力。
1. 创造力
它是人类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一种能力,是知识的真正源头。我们通常认为,知识的源头是经验,但以经验为起点,我们就会受制于观察的局限性,从而没有足够的能力获取知识。知识的真正起点,是猜想,而猜想正是创造力的产物。人们是先有了一个猜想,然后再通过各种实验来证明或者证伪这个猜想,被证明的那些猜想,就会被保留下来最终形成知识。
2. 批判力
批判力就是怀疑的能力。它也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是理性思考的重要表现。有了批判力,人类才有对各种猜想的纠错能力。只有不断对猜想进行纠错,才能最终形成知识。纠错的过程,对形成科学理论非常重要,是人类能不能取得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这个过程只有依靠批判力才能完成。
3. 人类进步的开端
人类进步的开端就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虽然创造力和批判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在人类历史上,它们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带来明显的进步,文明的进步缓慢而难以察觉。启蒙运动改变了这种情况。它的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就是反对权威、反对教条,肯定人和人的价值。这种思想极大肯定并且鼓励了人的创造力和批判力。随着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这种思想也深深植入了欧洲的政治、文化中,创造了一个到处洋溢着创造力和批判力的,活力十足的西方文明。启蒙运动为进步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很快,西方文明就在各个知识领域中取得了跨越式的、颠覆式的进步。进步的开端,正是这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关于进步是否能持续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一个坚定的“能”。
进步能不能一直持续下去,取决于内、外部两个条件。从外部条件来说,就是文明是不是有必要不断地进步?从内部条件来说,就是文明有没有能力不断地进步下去。
从外部条件看,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永远会面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只有靠不断地进步,才能不断地解决问题。从内部条件看,人的创造力和批判力是与生俱来的,随着人类的进化,这两种能力也在不断进化。按照“用进废退”的观点,只要不断去解决问题,创造力和批判力就会不断进化,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创造力和批判力是无限的,它们能够支持人类不断获取知识,从而维持进步一直持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