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到他们接到周总理亲笔签名的奖状时他们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可以想象到他们一定欢呼着,跳跃着,喜极而泣着,相互奔走相告,嗓子哑了,后脚跟肿了,夜里失眠了,没有失眠的夜里做梦也笑醒了。那时的人是纯朴的,天真单纯的,也是充满热情的。
有一幅画面一直在我心间呈现。那是我非常小的时候。在一个很远的地方需呀开挖河道,于是就动员村中年轻力壮者,每家至少要出动一青壮劳力。于是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出发了,家中有幼儿的没人照看,只能带着,或肩背或手抱,或者有的干脆就放到扁担一头的筐子里挑着走。到达目的地是会给每个人分工,有铲土的,给量出一段距离,直到这段距离的土铲到一定深度才能完成任务。负责运土的要把这些土运到一个地方。小孩子没事干,只能看大人们干活。只见大人们说着笑着,含着口号直冲云霄,干的热火朝天,他们是无偿的,而且无怨无悔。他们没有别的娱乐项目,好像把此当成了一种娱乐。好多大江大河就是这样一铁锹一铁锹的开挖的,好多大路就是这样一铁锹一铁锹铲平的。那种乐天的战天斗地不怕困难的精神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
这种车应属马车,在当时属于大物件了,是当时重要的运输工具。前方套着牛,人坐在车上驾驭着把所运的货物运往目的地。我小时候就不怎么见到这种车了,因为它的轮子或者是铁制的,或者是木质轮子外裹了一层铁,所以行动起来比较笨重费力,等到了家庭联产责任制时就淘汰了。可能是当时都是以小家庭为独立个体了,用不了那么大的车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橡胶胎轮子的架子车,是用人力驱动的。别看它其貌不扬,作用可大了。
往家拉土运粮需要它,父亲母亲或哥哥装满一车土在前面拉着,我人小力薄只能在车后推着,每逢上坡都要先用力给车加速,到达坡中央车子静止了,就像拍下的皮球反弹到最上端返回那瞬间的静止,这时需要屏住呼吸绷紧全身的肌肉,用尽全身的力气方能让架子车的轮子由静止变成向前一点一点的滚动,否则车子就会后倒失控,等到了坡道上端的平地时才如释重负,一路轻松。这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有时候你需要咬牙坚持,否则就会万劫不复。
走亲访友需要它。在一个阳光明媚天气里,母亲把架子车打扫干净,在上面铺一床被子,我们坐在柔软的被子里,躺在车板上打闹嬉戏着。母亲拉着它经过翠绿的玉米地头,越过流水潺潺的小河,奔向亲戚家,那可口的饭菜仿佛就在眼前,让人垂涎欲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