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了一篇关于巩俐的专题文章,搜集资料花了6、7个小时,构架结构花了1个小时,文章写成用时3个小时。第一次为了写一个人物,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过程。
为此,我反思了“是否值得”这个问题:虽然目前我的公号粉丝量、阅读量、转发量都相当有限,但是我依然得到结论——值得。
原因是:提高写作质量是硬道理。为了提高写作质量,多花些时间搜集资料,多花些时间字斟句酌,多花些时间反复修改,都是值得的。
在我们的写作群面基会议上,当我回答了小伙伴们关于写作的一些提问后,我再次对于如何提高写作,做了一些思考。
第一,写作与变现。
把“变现”作为写作的目的,没问题,它是一个良性动力。但是,不可把变现作为短期目标,而应该作为长期目标。因为,一旦作为短期目标,势必变得功利,就好像一个投机商,为了挣钱寻找各种机会,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人事物,最后,或许能够借势完成短期目标,却因此荒废了挣钱的手艺与技能。竭泽而渔,不可能持续发展。
写作者,首先要把文章写好。当文章写好了,变现是早晚的事。
第二,写作与坚持。
当我把文章发到我参加过的多个写作训练营社群里时,很多群长期没有任何回应。那些参加写作训练的人有各种各样的初衷,除了一些为解决职业难题而参加写作训练的人,还有很多人有着“成为自由写作人”梦想。梦想再美好,它需要我们坚持。
不想写的时候,都会说“没时间”,而其实,一个人的时间都给了他最爱做的事。如果写作“没时间”,只说明对于写作爱得还不够。
没有坚持下来的,都爱说“写不出”,而其实,什么都可以写,写多少字都能行。如果写作卡了壳,只是你为偷懒找了一个“追求完美”的名义。
第三,写作与体验。
越写得久越觉得,写作是一项与生命体验密切相关的活动。如果一个人缺乏体验,缺乏交流,缺乏关系,或许也能写出文章,只是很难写出走心的、打动人心的文字。
什么是体验?就是人与人打交道,心灵与心灵交流,思想与思想碰撞。真实地享受开心、喜悦、痛苦、悲伤、愤怒、气恼、焦急、害怕……,痛快地哭与笑,尽情地爱与恨,大胆释放好与坏。多活出一些肆意,多活出一些“不设限”。
人活开了,写作的路子会更开阔。
第四,写作与技能。
写作有技能吗?在自媒体形式下,我参加了几个写作训练营之后,有一个切实感受——其实,写作,首先是一个自发兴趣。小时候的我们,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授,有的孩子怎么都不会写、写不好,有的孩子却轻易就能得心应手,写出的作文能够成为范文在课堂上念、墙上展示?那都是因为兴趣,而没有什么技能。
所谓的写作训练,其实跟小时候那些作文培训班一样,或许能教给你基本的方法论与规律,但是同时,它也在给我们设限。训练营不能教给我们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传递给我们写作的动力。
当我们被方法论和规律所控制,我们很容易受到束缚与限制。是用套路写?还是跟随自己的兴趣所在?
当那些大同小异的、早已被大牛们嚼烂了、没有了新意的公号文泛滥时,我们的文章还需要亦步亦趋吗?
潮流一直在向前翻滚,我们不需要一定去走前人走过的路。当我们听到“应该要这样”的时候,或许它已经过时了。
我们需要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写出自己独有的风格;挖出我有别人没有的经历,找到自己独特的视角。
有人说,自媒体的红利期已经大势已去。然而,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文字能力永远都是生产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