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许多年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张爱的这本(半生缘),以一个中年人的回忆作为开篇。后面又写到“她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过了”,这段感情经历是难以忘怀的。我们每个人在年轻时都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中间的过程一定也是痛苦过,伤心过,甜蜜过。这样的感情才会让人无法忘怀,在心理留下了深深地烙印。
接下来就是主人公—曼桢和世钧登场了。每个情侣的相遇好像都差不多,曼桢和世钧也一样。他们是在一个厂子工作的,就像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在一个厂子上班认识的。后来通过别人介绍,两个人认识,恋爱,结婚。只不过不同的是,曼桢和世钧由于家庭背景的复杂,和各自的性格原因没有走到一起。
曼桢的父亲很早就死了,曼桢的姐姐———曼璐在花季的年纪步入了风尘,与初恋男友豫瑾解除了婚约。女人的青春就那么几年,曼桢的姐姐也一样。在曼桢长大以后,姐姐错过了出嫁的年纪。由于想嫁人从良,选择嫁给了一个自己没看上的男人祝鸿才。用自己弟弟的话说,笑起来像大猫。脸上写满了猥琐,老家还有一个媳妇和孩子,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故事写到这,发生了转变。曼桢的姐姐嫁给祝鸿才以后,祝鸿才投机倒把发财了,有钱了以后。祝鸿才开始夜不归宿,要么就是喝的醉醺醺回来。祝鸿才一次喝醉了和曼桢姐姐吵架“说曼桢的姐姐很下贱”心里瞧不起曼桢的姐姐。这个故事情节,也很符合现在的许多社会现象。男人有钱就变坏,想抛弃糟糠之妻。不过曼桢的姐姐,比糟糠之妻还可怜。因为祝鸿才娶她的时候,并未和他登记结婚。现在的她属于什么呢,只是个没有名分的妾世。曼桢的姐姐天真的以为,有个孩子就好了,能栓住祝鸿才的心(曼桢的姐姐以前由于堕胎,不能生育)。这样的男人怎么可能用孩子栓住呢,扔在乡下原配妻子的孩子都不管。怎么会在乎一个,自己看不起女人的孩子。曼桢的姐姐这个时候,在这段感情里已经开始变得很低微了,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曼桢的姐姐回去和母亲说,“自己有个孩子就好了”。曼桢的母亲说“要是过去就好了,找个人借腹生个孩子,过继过来。”母亲一句无心的话,最后这个方法确用在了曼桢身上。祝鸿才看上了曼桢,觉得曼桢与众不同。也许已经窥视已久,曼桢的姐姐幻想用自己的妹妹留住祝鸿才,想让自己的妹妹给祝鸿才生个孩子。刚开始只是想想,当她发现自己的未婚夫豫瑾,看上了曼桢。并与豫瑾相见,妄想豫瑾还对她有感情,被豫瑾否认后。曼桢姐姐最后的希望破灭了,她把这一切的责任都怪在曼桢的身上。她觉得自己为这个家牺牲了一切,养育了曼桢,曼桢确抢走了豫瑾。曼桢姐姐这个时候心理是扭曲的,她看不惯曼桢的清高。曼桢的姐姐最后谎称自己得了癌症,骗来了曼桢和母亲。又支开了母亲,晚上让曼桢自己在一个房间睡,趁曼桢睡着让祝鸿才进去强奸曼桢。当她知道曼桢并没有接受豫瑾的感情,都是家人和豫瑾的一厢情愿。曼桢心理很后悔,可是她确没有对命运反抗。觉得已成事实,还是自私的为自己着想。曼桢反抗,想要逃离,却被曼桢的姐姐关在单独的屋里。曼桢真是很可怜,被自己的亲姐姐欺骗。还要为强奸自己的祝鸿才生孩子,曼桢最后放弃了,想着要是生孩子死了,这一切也就结束了。曼桢的母亲也为了自己和还在上学的孩子,拿了曼桢姐姐的钱,没有管曼桢。
再说说世钧,世钧为什么没有找曼桢呢。世钧因为曼桢姐姐骗了自己父亲的钱,家里反对和曼桢的感情。世钧建议曼桢从家里搬出来,否认和曼桢姐姐的关系,和曼桢吵起来了。世钧看到曼桢和豫瑾关系比较亲密,心理也很是介怀,也有些自卑。当世钧想起来了,想去找曼桢。被曼桢的母亲和曼桢的姐姐骗了。可他确没有坚持一直找,没有怀疑。在内心认可了曼桢和豫瑾结婚的谎言,就匆匆结束了这段感情。娶了自己瞧不起的石翠芝,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是一个面对生活,不挣扎,不坚持的人。才会让他错过曼桢,错过一生。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也会面对生活选择妥协。而曼桢是整个故事中,唯一对命运想做出改变的人。曼桢生完孩子,寻求别人的帮助,从医院逃出来。曼桢姐姐死后,想念孩子,偷偷去看孩子。看见孩子生病了,没办法又回到祝鸿才家。祝鸿才这时已经败破了,祝鸿才很后悔没有好好对待曼桢姐姐,其实心理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之前听说,曼桢姐姐很旺夫,曼桢姐姐死后祝鸿才开始败破。)善良的曼桢竟然相信祝鸿才悔过了,为了孩子后来嫁给了祝鸿才。祝鸿才娶了曼桢后,也没有珍惜,觉得也不过如此。后来再次出轨,并有了小孩,被曼桢发现。曼桢借此机会与祝鸿才离婚了,并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曼桢没有对命运妥协,最后为了自己为了孩子,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就是张爱玲笔下,女主的故事。也是张爱玲通过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命运的不公,有时候我们也要反抗。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寻找到我们想要的生活。
———————这就是我看到的半生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