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微信公众号关注了上百个,每次打开的不超过10个;
朋友圈看到的文章,每次看到开头就收藏到笔记中,自此后再未打开。
微课报了很多,整天忙于打卡,感觉听过就没有后续了,很是焦虑。
手机app装了一大堆,常用的还是那几个,不用的也舍不得删,最后手机死机了。
也许你真的该来看看这本书了。
你知道我说的是断舍离,很多人也都在说断舍离。但只有个模糊的印象,觉得就是扔东西嘛。其实真不是。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听我娓娓道来。
我听说这本书很久了,期待也很大,一直很好奇这位作者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囤物癖的人们扔扔扔。
在没打开这本书之前,我还看过一个名叫《我的家中空无一物》的日剧。该剧改编至近藤麻理会(收纳达人,《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一书的作者)的日常生活,讲述的是一个邋遢少女进化成扔东西狂魔的故事。不少人可能看过,简直是变态版【断舍离】,因为女主竟然能把结婚前的对戒给扔了。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想老公不会难过吗?就算老公不介意,也觉得很可惜,不想要还可以卖钱啊。总之,就是这样一个扔东西狂魔,因为“变态”,人生发生了很多美好的事,比如家人感谢她,生活越来越舒适,老公温柔,粉丝越来越多。
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开启了【断舍离】的启蒙之路。
二
1、【断舍离】和【扔东西】、【收纳术】有什么不同呢?
【断舍离】=【扔东西】+【收纳术】。【断舍离】其实是我们认识自己,以及自己与物品关系的过程。这是它与整理和收拾最大的不同。
房间内堆满了东西,我们将随处乱扔的东西摆放整齐,不想整理的东西塞到看不见的衣橱抽屉里,这是整理和收拾。
当打算整理屋子并扔掉一些东西时,看到很久以前写给前任的信,学生时代最喜欢穿的衣服,朋友送的但并没有用处的礼物时,这时候你处理这些物品的过程就是【断舍离】。
可能到底要不要扔掉写给前任的信,会让你犹豫很久,但当你决定烧毁或扔掉时,就意味着你已经放下了过去。虽然那件衣服以前很喜欢,但对当下的你来说已经不适合穿了,一直留着它,可能是怀念学生时代,并拒绝成长。
朋友送的礼物,虽然在你这里没有任何发挥作用的余地,但因为是朋友送的就一直留着,但自己并未好好珍惜它。那么还不如送人或捐赠,让它到达能发挥它作用的地方去。
做到了第一步【扔】,我们才会接触第二步【收拾】。
当你扔完后,会觉得一身轻松,收拾也变得容易多了。但过段时间,你会发现屋子又开始变乱了,因为除了扔,你也在不停地买东西。
【断舍离】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认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每次往家里搬东西之前,都要问自己这个物品是当下我想要的吗?因为留下来的物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是自己喜欢的物品,就会很珍惜,有了扔东西的习惯后便会用心挑选每件新增的物品。
为了避免乱买东西后又重新陷入扔东西模式,作者有个方法让物品保持恒定的数量,即每次新增加一件物品时,从现有的里面扔掉一件。
这是一个做选择的过程,刚开始会很难抉择,后面做选择的速度会越来越快。随着这个过程的发生,你也会越来越清楚自己目前所需的是什么,你喜欢什么,对自己的探索也越来越清晰,而自外而内的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2、如何判断什么该扔,什么不该扔?
判断该不该扔之前,我们可以想想自己为什么扔不掉。作者说扔不掉东西的人有3种: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和担忧未来型。
当你去整理房间时,会发现你身边充斥着很多一次性餐具、纸巾、牙签、商店赠送的饰品、空的小瓶小罐等物品,这些东西让你觉得是免费的扔掉很可惜,或者觉得未来可能会用到。这种就属于担忧未来型。
人都有囤东西的习惯,这是千百年来在基因中遗传下来的,但当今社会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食不果腹的远古时代,物质过度泛滥,我们根本不用担心。
另外一些充满回忆性的物品,如前任的照片、朋友的礼物、不再使用的手机等,也是扔不掉,那就属于执着过去型。这种类型的人很明显的特点是,当扔掉东西后往往会大哭一场,和过去告别,然后一身轻松地开始明天的生活。
而逃避现实型的人,则是根本不想收拾屋子,他们更愿意待在外面,而不是家里。真正原因可能不是家里有多乱,而是不想面对家庭。当他对家充满期待时,自然会愿意收拾和布置屋子。
可能你觉得这3种类型你都占了。所以扔东西的过程才困难重重。那么告诉你一个简单的办法:先从容易扔的开始,比如店家赠送的小饰品,因为根本用不上,还占地方。
而选择该不该扔,只需要考虑一点,即这个物品对当下的你来说有没有用,注意是对你有没有用,而不是这个物品本身有没有用。把自己当主角去考虑,而不是从物品的功用出发。例如,男朋友送你一个娃娃玩偶,但你实际上并不喜欢,而且对你来说没有用,那么久可以考虑扔掉或者送给外甥女。
对了,扔掉物品时,记得要说“对不起“和”谢谢“,要发自内心大声的说。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这个东西在我这里没法物尽其用,我觉得你会爱惜地使用它,所以能不能请你收下?“,而不是”我不要了,给你吧。“
3、除了物品,我还有什么需要扔的?
可能你认为【断舍离】就是扔物品,其实虚拟的比如信息也是可以扔的。所有人都在说互联网的好处,一部分人已经意识到它的坏处——时间碎片化,注意力分散,而只有少数人开始学习如何应对。
我们经常说时间管理,其实时间管理在这里相当于【断舍离】里的”收拾“时间。你如何规划时间,就是收拾的过程。而时间管理中你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的过程就是【断舍离】里”扔东西“的过程。
同样,在时间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收拾(即规划时间),却忽视了扔东西(排除干扰)。
互联网时代,我们接触的信息多到让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最常见的场景就是我们会收藏很多微信文章,关注很多的微信公众号。
比如我每周收藏的微信文章就达到了20篇,微信公众号关注了230多个,可能有的人更多(听说有个朋友关注达到上限,无法关注新的公众号)。
很多时候我都是不看收藏文章的,整理也只是将它从微信端移到有道云笔记而已。微信公众号更是看得少,基本上能打开的不超过10个号。
所以看完【断舍离】后,我做了一件事:取消目前不需要的公众号,删减到了135个。一是因为现在断舍离的段位还不够,二是因为扔不掉,怕错过什么信息(未来担忧型)。
我也想到了相应的办法。因为担心将来会用到,通过将目前135个公众号分类,写下来,方便今后查找关注。写下来后,就可以大大删减了,只留下目前对自己有用的。
第二件事就是减少听微课的次数。因为选择的课程都是自己精挑细选,真心喜欢的,所以更要用心对待。学习完之后,增加用到生活中的执行力,这样才是物尽其用,也才能达到断舍离的本质要求。
所以在目前的课程没学完之前,不会再买新的课程,然后学习的内容,要留时间给自己去检验,去应用,去输出。因为担心一个人做不到,为此我特意建了一个只有五个人的微信群,群友是在朋友圈招募的,13号开群。
看到这里解决你的问题了吗?
如果没有,你还可以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1.目前我的生活中压迫我喘不过气来的东西是什么?
2.我应该扔掉却无法扔掉的是什么?
3.扔掉后我的人生发生了什么改变?当时我的感受是什么?
当然,思考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执行。所以,你愿意改变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