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
“观”而非“看”,“望”,“瞧”。“观”其实是一种境界,跳出自己来观察自己的一切行为,不做批判或者肯定,就是一种旁观者的角度。
最近无意中听闻了很多的故事,越发让我觉得,一个人务必要“观自在”,因为不观,后果就是自己可能就会活在纠结和痛苦的混沌中。
“观自在”不是简单的自我反思或者是反省,它是一种高频的能量,这种能量可持续,可叠加,意思就是刻意练习它就会越来越强,而这种越来越强的能量本身就是一种磁场,幻化在人际关系里,就是人们常说的这个人的气场很足。
“观自在”的前提是观的意识,不抱任何目的地观自己,就是单纯地看自己的行为,看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产生这个动机的前提又是什么,而后继续观察结果,只看这个结果是正向反馈还是反向的,而非去批判或者指责自己亦或者肯定自己的行为。
“观自在”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多维度观察自己的行动,而后用高频的自己引导低频的自己上升和前进,本质上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过程。越观就越会理解自己,这不是单纯地让自己觉得“逻辑自洽”,因为“自洽”是把自己当做万物中心,所有的一切对于自己合乎情理,而观自在则是把自己放入宇宙中去,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乎常理,情理,最后是天理。
观自在如同时常拂拭自己内心里的尘埃,让自己心神安宁,对,就是求心安。这种心安不是那种以我为中心的“心安理得”,而是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命和运的理解,是一种“平衡”。
举个例子,我们为什么会在意某一个人,觉得对方光芒四射?是因为这个人对我们做了什么强化吗?不,ta什么都没做,是我们的大脑对自己做了强化,刻意放大了对方身上对我们而言有利的部分,同时忽略了对方身上的“缺点”,如同眼前闪闪发光的灯射着你的眼睛,你只看得见明晃晃的光芒,而看不到灯下还有一片狼藉,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远离这盏灯,退到合适的位置来观望,这就是“观”的奥妙所在,如果位置摆不清楚,那极有可能会越观越自我感觉良好。
观自在,才会理解一切人的一切行为而非陷入自己固有的三观里对世界不满意对他人不满意,最后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当我们意识到,观他人不如观自己的时候,才会明白世间万物如同尘埃,不过是组合和运动方向不同罢了,万事万物都有他们要走的轨迹,无需强求,因为结局分毫不差,而过程却会令人在万般痛苦中挣扎。
“观自在”是佛学,更是个哲学问题,再往前走一步,可能就是“玄学”,哈哈哈。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种观的天赋,所以得先培养意识,再学习行动模式,本质上是应用一种方法让自己的心灵明亮,让自己的灵魂清澈,可不是什么自我洗脑的阿Q精神。
观自在的人,才能真的自在。无论身处人群还是孤身一人,都会觉得如此甚好;无论所遇好事坏事都会觉得无非一场经历;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能接受当下,都能过好这一生,无关得到和失去,得和失本就是同时发生的,如同力和反作用力。
再举个例子,我妈总批判我爸的行为,即使那件事和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她也会心生厌恶,其实我爸不会因为她的批判而产生任何不适。在我妈发生的这个行为里,我爸就是自在的,是我妈不自在,但我妈会觉得有问题的人是我爸,而我爸觉得根本没有任何问题,其实痛苦的人是那个发出不满意识的人。所以我和我妈说,我年纪越大,我就越羡慕我爸,因为他永远都只在他的世界里做他想做的事情,量力而行,这是对我爸理解,当然也是我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救赎。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观自在,活在一种自己引领自己逐步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中来,而不是依赖他人依靠他人,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心智,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行动,每个人都试着观自己,其实世界会简单很多很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