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
最近在看《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其中有一个观点非常认同,我们会纠结,深陷痛苦,往往是因为内心两种本来就矛盾的需求同时存在。
这就像一记闪电一样击中了我的心。突然惊醒。
比如在一段亲密关系中,你希望双方都能比较成熟,可以平等对话,又希望Ta可以时时刻刻呵护你,谦让你,把你当成孩子一样对待。这怎么可能会同时得到满足呢?
以此类推,这些深藏于我们潜意识中的理念有时是冲突的,所以导致我们会看不清自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例如,是该选择一份发自内心热爱的兴趣作为职业,还是选择一份薪酬不错,但是又有点提不起太大兴趣的工作呢?
是选择成为设计师、作家,还是选择成为企业家、经理人,还是科学家呢?
在你的世界观里,成为设计师或者作家是比成为商人最有价值的事情吗?这种职业更符合你的期待吗?
但是好像又不止这么简单。
当你去选择成为设计师,主动学习设计的时候,你很快又觉得这个职业它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它也有枯燥乏味的一面。你又觉得它太过感性,违背了你多年来接受的理科思维。
当你选择成为一个经理人的时候,你很快也会觉得这个职业有点冷冰冰的,价格、理性至上。
无论哪一条路,你都觉得好像活得不那么“充分”,似乎总有新的领域,其他更适合你的角色等待着你去担任。所以你会失落,会经常发呆,陷入自己的世界,不知何去何从。
正是因为人生可以有无限种可能,当这幅未知的画卷等着你去打开,去泼洒时,因为担心画得不够好,万一画错了,反而开始害怕面对这种十足的自由,反而希望有一个无比正确从来不会失误的神告诉你,某一条路就是你应该走的,但是没有,前方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那个神只能是你自己。
可以说,过去的几年里,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困扰着我。只是现在,它变得非常明晰。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就是它。
我内心最深处的恐惧与疑虑就是害怕生命活得不够充分。那么为了更好地去面对这种恐惧,我要如何做呢?我要扩大我生命的宽度和多样性。让这种多样性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如何体验得够多,我可能就不会再有遗憾了吧。
所以,其实答案也很简单,选择哪个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既然选择就要把它当作是一次体验的机会,去试探自己的能力边界,去不断地尝试新的可能性。然后才知道我可以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至少也不枉此生。
嗯,就这样,想明白了之后,就不要再为选择的问题而纠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