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契科夫有篇小说,《穿着套子的人》描写了一个叫别里科夫的人。
“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
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
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在学校里待了15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竟然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想要反抗,想要对他说一个不字。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2
这篇小说非常形象,个体自我在现代社会里,谁没有个外在套子呢?
严重者可以是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象唐朝李林甫的口蜜腹剑,是厚黑权术。
在社会学研究个体案例的时候,有个个体在社会中双面态度系统现象,(Dual attitude system)说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对某件客观事物,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或者不知原因的潜意识目的,往往会存在表面态度(explicit attitudes)和内在真实态度(implicit attitudes)的差异。
口头表达的表面化态度,可能会因为别人的教育或者劝说而改变(好汉不吃眼前亏);而个体内在正视的态度往往改变起来非常难,可以通过练习形成新的内在潜意识态度习惯。
Dual attitude system 是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必过多非议指责,只要不过分把握好读就可以了。比如,在单位逢人先说三分好,总错不了;实际上可能私下里有自己的看法。
这不能简单诠释为两面性或者不好。
每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总有一些不好当面表达的东西,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掩盖。
3
有人说,自我分析不靠谱。
认知和记忆研究发现,人们往往容易察觉到思考的结果,而不是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对怎么产生结果的过程很难了解。
当一些企业家和科学家出现一些创造性想法的时候,尽管他们可能有渊博的知识,当往往也不能确切了解自己这个想法产生的过程,不能预测何时出现新的创意。
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据说对苯的结构苦思不解,还是在梦中梦见一条蛇围着篝火卷曲着身子跳舞。受此启发,发现了苯的元素结构。他为什么能做这个梦启?他自己不得而知。
其他科学家能不能用同样的路径,取得科学发现?有可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比黄花瘦”的苦思冥想之后,“蓦地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种科学发现的电石火花,是不能模仿复制的。
由此可见,期望自我分析自己决策的过程,从自我分析开始来提升自己靠不住。
4
两条启示:
一是个人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报告,不可靠不可信。
人们对自己评价往往过高,远超过应有的水平;对别人评价稍低。自我报告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趋利避害,为自己说好话。
二是既然别人的话不可信,知人知面难知心,那么,无论别人说得多么好,多么天花乱坠,都在自己决策的时候要有根弦:别人自己说的不可靠!即使这个人一贯诚实可靠,他也没有必要故意骗你,但他说的话就是不可靠。这是本性使然。
了解任何人的双重态度系统,可以让我们不轻信别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上当受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