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文章的时候.发现跑题严重.本文提供一种方法来还原写作时最初的想法。仅供参考。
错误
我比较喜欢从生活中先找到一个想法,然后根据这个想法进行发散和扩展,列出很多同义词,反义词,相关联的概念等.最后发现可以写的东西很多,但是这样会导致一个问题,当扩展出的东西比较分散,沿着这种方式下去,写出来的文章虽然思路很活,角度多样,但是可能已经远离了最初的想法,有时写了很久都已经回想不起来最初的想法了。
反思
最近反思,其实可能最初的灵感只有一个:当你读书时发现了一个精彩的想法,当你克服困难时回想自己关键的操作,当你从别人身上发现了勇气和优点,甚至当你讨厌别人时的感受。
我们最初的感受可能只有一个,但过度发散可能就会导致文章松散,即使在读者看来有精彩之处,但你自己知道,初心并没有表达出来。这种感受其实并不会使你有任何的成就感,长时间下去,反而会影响自己写作的积极性。
写作是要表达自己在那一刻的内心所想。
从一个词开始
诗人在写古诗的时候,音乐人为音乐作词的时候,著名的作家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炼字”,其实炼字就是为了找到最适合的词来表达当下的情感,这个词可能只有一个,中华的文字艺术博大精深,其实想要准确形容一个感受或者一种场景真的很难,但我们要去尽力的还原最初的想法。
作为一个程序员,经常要学习新技术,但其实学习是有规律的,当我从新手变的熟练的时候,我能想到的一个词是 “渐入佳境”,我想形容这个过程 重点突出 “渐” 的感觉:从开始的一点都不懂,到慢慢进入了节奏。其实针对这一点,你可以具体这样写:
基础的学习,往往是比较慢的,你可能需要一两天的熟悉过程,才能开始入门,但是一旦关键的概念掌握,你就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开发了,虽然这个时候对一些概念还是不太清楚,但是就像一个粗糙的原型已经搭建好了,你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迭代,不断的更新对一些细节的认知,在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熟练和精通,这就是渐入佳境的感觉。
你也可以从“佳境”入手,先描绘出一幅成就满满的画面,然后从画面倒推来描述如何达到这种境界。
可以看到,即使从一个词开始,根据你感知的顺序和重点也能有不同的表达。但如果从一个词开始,你讨论的主题的范围已经大大的被限制了,可以有效的防止过度发散。
方法
先抓住最初的想法(如果开始没有抓住,就永远丢失了这个想法),然后可以通过
- 在那一刻,找准一个最能形容那种感觉的词。
- 用框架进行限定,确定自己应该怎样写才能真正的表达那种感受,如将整篇文章分为开始,过程,结束三个小结,基本定下写作的框架。
- 开始针对每一个小结进行描述,形式不限,时刻提醒自己参照最初的想法展开叙述。
- 在文章结束的时候,回顾有没有紧靠主旨来叙述,根据判断对文章进行修改。
总结
其实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比较费力,但是其实很灵活,因为如何限定自己表达框架,使用何种形式,作者自己都可以定制,这只是一种方式来尽力保证围绕主题,比较适合写议论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