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认定了一件事,就是长大后我一定不会学哲学,既枯燥又无味,一段段富有哲理的话语看得我分分钟想要打瞌睡。
岁月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很多想法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没想过地球为什么会这么圆的我,竟然会从一本本书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竟然也会写出富有深意的句子,而不是大家看了就想捧腹大笑的大白话,多少年的磨砺能改变一个人的喜好,这话当真不假。

苏格拉底有着“认识自我”的能力,所以成了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懂得正确认识自己,可以活得更好;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深得老师的真传,他发现“理性”的重要,一个人想要成事,就要培养理性,唤醒勇气,战胜欲望。
在一些领域,我们学到了一些皮毛,就沾沾自喜的认为自己知道的特别多;明明已经称得上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懂得的还不够,需要不断的精进。
苏格拉底的“无知之知”并非“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无知之知”大体有两种解读方式:
1.我们没办法确认任何知识一定是对的!
2.看见自己的无知,真正“知道自己的无知”。

喜欢自学,不断获得新知识的心态,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无知之知的智慧,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渴望将触角伸向陌生无知的世界,扩大自己的知识版图。
相反,缺乏无知之知的人,反而越有自信,他们的视野并不宽广,局限在自己的认知里,常常以为自己的知识特别充足,不太能接受别人与自己想法的意见,更不会产生渴望学习的想法。
眼见不为真,理性思考才能掌握真相,柏拉图素有“灵魂三分”学说,他主张,人的灵魂有三个部分:除了理性与欲性,还有一股能选择性地附加在理性或欲性上的强大力量——血性。

血性属于一种有着强化属性的加持力。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力量,但仍然不足以对抗欲性,有了血性加持之后,力量倍增,就足以对抗欲性。它亦可以给予欲性加持,让你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想要戒掉的东西怎么也戒不掉,想要避免的事情却偏偏要找上门。
我们不是完不成任务,也不是没有强大的意志力,而是没有足够强大的决心做支撑,而决心来自不易被扭曲的理性思考能力,灵魂中的理性在与欲性对抗的初期,我们真正要训练的,其实不是什么强大的意志力,而是不被欲性所干扰的理性思考能力。
先贤之所以成为先贤,就是他们流传给后人的话语,十分值得推敲,也能给后人的迷茫指明方向,获得源于内心的力量。
《未经检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