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336666/d09d9d7a6b26cd1c.jpg)
有的朋友并不喜欢接触自己不了解的事物,甚至有些排斥,因为不熟悉,不知道这些新东西有什么用,而去认识它们却又免不了要花费一番时间和精力,感觉得不偿失,毕竟待在舒适区里多舒服啊。
其实学习东西和吃东西很像,都是只要活着就得每天进行,也许你没意识到,即使你一天什么也没做,你的大脑也会下意识把你一天的所见所闻中有意义的细节记录下来加以整合。
有的食物看起来好吃,但实际上未必;有的虽然不那么好吃,但是好消化吸收;有的虽然会引起消化不良,但是真正吸收后对人是很有益处的。
知识也是一样,有的吸引人但没什么实用,有的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但是经过我们的反复咀嚼、消化吸收之后可以受用无穷。
![](https://img.haomeiwen.com/i3336666/93d9586c541eac45.jpg)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正值豆蔻年华的大胆窝在沙放里,一边看着电视节目,一边往嘴里塞膨化食品。
这时他母亲走了过来,看见体重120多斤的儿子,竟然开始莫名地担忧起来,她想着给健硕的儿子找点事情做。
“大胆啊,你想不想去学书法啊?”
“不想。”
“那你想不想去学画画什么的?”
“不想。”
“那你想不想。。。”
“啥都不想。”
“那你不想学点什么吗?那你以后怎么办,什么都不会啊?”
“不想啊,现在这样挺好的,我想一辈子就这样,什么也不学!”大胆无不自豪地说。
可事实上这样真的挺好吗?等大胆过段时间就会明白,不认识字就无法体验阅读的快乐,更无法体会读到一本好书时的喜悦心情。不会使用电脑和网络,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无法享受到网络资源带来的便捷和帮助。
如果什么方面都不了解,那么人类80%左右的乐趣可能都就从此失之交臂了。也就是说,即使是玩,也是有门槛的。
可是学习新的知识或者技能太枯燥,又难以理解,怎么办?其实方法很简单,尝试着把它和我们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取类比象,最简单的就是拿它来比喻生活中常见的或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复杂陌生的事一下子变得生动简单,理解上就会容易很多。
学习新东西,总要摸爬滚打一番,毕竟要建立新的神经元网络啊!
打个比方,免疫学里有一个概念叫特异性免疫,怎么去理解呢,先看一下它的定义,其实各个学科的理论内容就是通过一个个概念交织成网后产生的,所以了解专业名词的概念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石。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获得免疫经后天感染(病愈或无症状的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球蛋白等)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微生物等抗原物质刺激后才形成的(免疫球蛋白、免疫淋巴细胞),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看起来不太好理解?我们把这个定义换个比喻,最好能把它当作一幅画、一个场景,我们把机体比做一个王国,非免疫细胞就是这个王国的国民,而免疫细胞是保家卫国的战士,那些抗原物质就是想来攻占国家领土的侵略者。
当侵略者(微生物等抗原)向国土进攻(感染机体)时,战士(免疫细胞)们奋力抵抗,齐心协力终于战胜了敌人,并且通过这次战役的胜利,总结了经验教训,了解到了敌人的弱点,并且培养出了克敌制胜的战斗猎犬(产生了抗体),这下等这一伙侵略者再次发起进攻时,战士们派出猎犬,尽量往敌人身上招呼,比上次更加迅猛地消灭了敌人(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
是不是生动形象了很多,这样的不仅有助于理解,还能加强记忆,练习着自己举几个例子,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东西如此简单而又有趣。
再比如说,在物理学中的两个概念:第一宇宙速度,指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7.9 km/s。第二宇宙速度,地球上的物体要脱离地球引力成为环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需要的最小速度,v≈11.2 km/s。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青年苦苦地追求一个姑娘,可是那个姑娘整天爱答不理,青年每天围着姑娘忙前忙后的(以v≈7.9 km/s的速度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是人家女孩就是当作没看见。
不知道怎么的,有一天青年突然奋发图强起来,越过了女孩(达到 v≈11.2 km/s的第二宇宙速度)去追寻更高的目标(脱离了地球去环绕太阳转),这时女孩望了一眼远去的青年,心想这小子还有点潜力。
这两个概念也就清楚了。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其实不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文凭,那样的话太无聊也太无趣了,还不如不去上学,自己学习一些东西。学习的本质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学以致用,在现实中、在关键时刻使用出来解决问题。
并不鼓励大家去学一些听起来高大上、看起来花哨、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的东西。学会了屠龙之技却还没有学杀猪有用,因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学得再好也只能慢慢荒废。
最好的老师是自己,保持好奇心和谦逊的态度,你将发现生活非常有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