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中用‘莫谈国事’或‘改变不了,就别讨论。’来反驳别人的人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感想如下:
本身就改变不了。
我是说你本身就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或想法。
只是,如果只是看到这一层,不足以论。
这样的人你和他论个啥?
至于拿这样的话来“反驳”你?
如果真是这样的人:压根不存在反驳。
你们本就没有任何争议,他只是说不谈、别谈,又没谈什么。你非得认为这是在反驳。好吧,你也不足以论(毕竟,你怎么谈也多半脱离不了这个,而人和人认知不同,要么花时间迎合你、奉承你、巴结你?要么只会陷入这种思维的怪圈,你依旧会觉得对方是存在问题,是有问题的,话说提问的是你,想谈的是你,制造问题的人正是提出问题之人,然后你还偏要人家认为自己也是有问题,或者这个问题是大家的问题……咸吃萝卜淡操心。听人劝,吃饱饭哈!)。
如此看来,倒是对方是个独醒的人。
至于心态?
独醒的人,通常是和谁谈(对,挑人,挑话题,挑时机……)。
以及值不值得一谈或要不要与你一谈。
至于谈什么,多半是你谈的那些压根没到点上,和你谈这些个玩意儿干啥?
简单说,你说的啥事儿能上升到这个高度,你说的什么东西与彼此关系如何,你都没“入局”,然后你说你是什么看法什么想法……能谈出个什么高度、深度、可行性方案?
“道不同,不相与谋。”
听过吧。
当然,如果对方不是这样的人,多半,可能就是人不对,时机不对,或者说不了解。
聪明人多半藏拙。
而聪明会不懂:“想不被人拒绝,最好先拒绝别人”?
反正你爱琢磨,那你自己玩去呗。
如果这都想不通,那就是我不会、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但我也没必要向你证明什么。
成年人的世界,主打的就一个真实(装)。
当然,这个已经很了不起了。还会告诉你。
换我?
——你和我谈这些玩意儿,你的信息源是哪里来的?它的可靠程度如何?你说的观点或者说判断的依据在哪?你总结的观点是想告诉我什么,或者想说明什么,以及它与我的关系或者和你的关系是什么?
——话说,你看我很闲的样子吗?还是你没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了?意思,我闲关你啥事儿,可你别妨碍我闲啊;意思是,忙你的去吧,如果你自己都没经历且没有认真思考过,只知道提问,你还跑来问我怎么看?偏你还觉得这是交流、沟通、谈话?得了吧!
我什么心态?主打的就一个真实(我自己玩就好,包括建议你也是)。
除非你是能从中获利或者互惠互利,那我还多少能理解或者说愿意和你多聊几句。
否则的话,你问这玩意儿是替谁问?
八卦的好奇心还是出于无知的求知欲,还是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世故的文化“装”的虚荣心?关键是,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想从你的视角去看问题,动辄上升到反驳,你该不会对方跟你说几句不同的观点你都直接上升到人格了吧?认为对方不服你、低估你、瞧不起你、针对你、羡慕你、嫉妒你……
反正我要在现实中遇到你,估计也没啥可说。
意思是,你主动问我的很多事儿,和你也没多大直接关联,和我也没有,然后关键你可能一知半解,而我即使知道也和你说不上(基于我对你的了解),那我费力不讨好地去说那些,关键是说就说吧,能正常一点还好,你动不动就觉得我在反驳你。观点和观点之间的碰撞,信息差的交换,个人视角的理解交换……这些你都看不见,独独只见自己被“反驳”,那不是得罪你吗?
不和你说,那是我还认你是个“朋友”。只是,你好像不咋信任和认我?算了吧。
你说我图啥啊,会和你说这个,难道不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是我知道你是如此,但我还是愿意友情提醒一下你:从实际出发,多从事实出发。
潜台词是,我就是这样的人。只是,你不理解,好像也不大愿意理解的样子。
——真不知道是不愿理解所以不理解,还是不理解所以不愿理解呢?
就跟你问的和对方说的,对方说的有那么难吗?你问的带有严重的“主观”色彩自己也没点觉察吗?
这样动不动就直接扣帽子。我是说给这个事情“定性”成这样子,那探讨的空间就很狭小了。——我是顺着你的思路告诉你:对对对,你说的对,对方就是在反驳,并且心理和你想的就是一样的,所以你会这么想太理所当然了——还是说点自己的真实想法:好让你知道,还有另外一些可能,既不是你想的那样,也不是我想的那样,至于人家怎么想只有对方知道。而我说的仅限于我的猜测和我自身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哈!
就像之前某人评论我说的,说我“上升人格侮辱”。拜托,我既没那个意思,更没那个必要,且没那么多别的心思,不过是看到“邀请”,恰好我和这样的情况或相关问题的相关人具有类似的倾向性,然后,我就这个事说我的一个理解,一个看法,一个想法而已。我跟你素未谋面、素不相识,更无利益交集,然后还一不小心说错或说多或说得不符合你的心理,结果我就成了“坏人”或者“罪人”了?
话说,那你问我,我说不说了?——说错了怪我没说中你心意,你自己心意自己知道,我又不是你。这是我的问题吗?——不说吧,大概又要说我不懂礼貌,问了也不回答,你还付出了什么什么巴拉巴拉之类的,比如我好心邀请你是看得起你,我耐心看完你的答案是我的修养好,我之所以问你是相信你,可好像发现不是“很配得上”。——更严重者甚至开始怪自己不该问,干嘛白捡这么个“憋屈”劲儿呢?——大家都不会懂的,没有人懂自己才是常态,咳,都是一群世俗之见……最后还是回到自个和自个玩,“人家”只是提前进入这一步而已。
就像与朋友发消息,别总发“在吗,在吗”,“有事说事”不行?也别老是把自己的事儿当成是大家的事儿。——真的,都有自己的事儿要忙。如果不确定的话,问一遍就行了,别不识趣,前提是你真的尊重对方,且对方也确实和你关系不错,乃至于你问的问题最好是基于对对方的熟悉了解然后是对方能作答的或者是能做到的。
就像你问这玩意儿问题,这就能看出一个人是怎样?心情是怎样?状态是如何?你们之间的前后语境关系如何?还是能推导出对方是什么心态的人?——前提是你都不了解,然后通过两句“某或某”继而还想推导出对方的心态……额,不是说这不可能做到,而是大概率不太准确(先不说口是心非、言不由衷、言外之意等的误差,哪怕就语言本身也不能直接推导出心态如何吧……何况还就两句)。多半似是而非。
当然,也相互理解:成年人的世界,多的是既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的“孤魂野游”,意思是,自己都没明白自己到底在想什么就迫不及待想和别人……
总之,能理解就理解,理解不了也别胡思乱想影响了自己的“道行”(行走),祝好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