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过年过的没味儿。手机上满满当当的各种app也没有办法填补心中的那一份空洞。旁人越是热闹,内心深处的孤单就越凸显。“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这句话在此时显得尤为贴切。
这种感觉也不是今年才有,只不过逐年在加深。那么过年到底是过什么呢?
起源有很多种,流传最广泛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每到除夕这一天就会出来伤人和毁坏农田,后来通过锣鼓、鞭炮响声把怪兽吓得落荒而逃。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对联、放鞭炮,风俗越传越广,也越传越多,由此有了今天的“春节”。
同时,春节意味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一年到头忙碌的人们趁此好好休养生息,过去春节没有过完元宵大家都不会开工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春节,循环往复的平淡日子,好像都没有尽头。所以春节,是过去人们的盼头,也是能量补给站。试想下,如果没有春节,平淡的生活是不是少了很多动力?
传统的过年,新春贺岁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或正月十九止,持续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百节年为首”,在外忙碌的游子们也都会在这个时候纷纷返乡,团圆是过年的主题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的形态也在不断的变化。过去只有春节才能穿的新衣,鸡鸭鱼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享用。春节回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最少一辆小轿车,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传统的过年团聚,走亲戚,也随着疫情的出现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慢慢转变为云拜年。大家聚在一起不再是温馨的话家常,而是各自拿着手机刷朋友圈和抖音。而各种繁文缛节的习俗,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不被人重视了。
这或许就是传统年味淡化的原因吧。年味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我们这代人记忆中的年味被替代了。
我不是一个沉湎过去的人,只是感叹这个世界发展的太快了。1992年到现在,短短30年间,天地焕然一新。过去我们没有机会开着小轿车满世界跑,也体验不到时速600公里的高铁,只有拥挤不堪的春运绿皮车,车厢内满是瓜子壳,矿泉水瓶,挤掉的鞋跟,还有人群中被托举在头顶的行李箱,最后几分钟从车窗挤进去的狼狈。那个时候的我们是多么渴望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啊。如今见识的天地越来越大,触手能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是,快乐的阈值却越来越高。除了搞钱,似乎再没有什么让我们更快乐的事情。而如果经济滞涨,大家的财富没有什么变化,甚至缩水,我们又将怎么获得快乐呢?
这也只是我一个怀旧的闲人在这替自己瞎操心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