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鱼叔推荐了一个节目,叫做《一千零一夜》,主持人叫梁文道,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典型的斜杠青年,一千零一夜这个栏目只不过是在某一夜的某一个夜晚,有一个人穿着斗篷去分享自己看过的书,看似枯燥,镜头也显得有些简略,但鱼叔说:这个节目,比逻辑思维高级100倍。
一千零一夜我选了一期内容是介绍鲁迅的《狂人日记》,原因很简单,就是在他这几期的推书中,我只看过这一本,而且是看的比较的深刻的。当然了,在看过他的节目后,我不禁觉得自己读了两遍的狂人日记算是白读了,因此有感而发,算是在梁老师课堂上做一做笔记了。
作为一个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想鲁迅在我们这的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了,从中学就学了他的数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祥林嫂》、《藤野先生》……我读着他的文章从他的童年一直跟到去日本留学,跟着他弃医从文,和一群年轻人一起进行新文化运动。我知道他是个激进而勇敢的战士,是个以笔改良国民性的医生。我知道他一直在呐喊,却不知他自从弃医从文回国之后的彷徨。
回国蛰伏十年,看革命潮起潮落似乎看得心都凉了,再加上当时蒋介石的严苛统治,他只好在教育部里当一名小小的科员抄抄碑文,明哲保身。10年之后,五四运动浪潮声势浩大,一群年轻人正以满腔热血高举旗帜复兴中华,而他已经37岁了,三十七岁的年纪高不成低不就,人到中年,少了些年轻人的鲁莽,多了一份略显悲哀的沉寂,但总得报一份希望啊,于是他带着一分怀疑一分希望一分悲伤一分激情写下了第一篇中国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鲁迅一出手便是大作。
再来说说这《狂人日记》,我们都知道狂人不狂,于那个吃人的世界他才是真正清醒的人,鲁迅要借狂人之口去批判罪恶的国民性,批判整个社会,但我不知道的是他也在也批判自己,在强烈的批判下又有深深地绝望。
《狂人日记》当狂人得知自己也曾吃过人的时候,他需要转向自身去反省批判,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再发出一声“救救孩子!”之后病又好了,还当上了官员候补,在这里,鲁迅又借狂人的转变来表达他的悲哀。狂人就是鲁迅的一个化身。梁文道在节目中说:“鲁迅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所具有的批判性。”他在批判国家社会国民性的同时,从不把自己排除。或许他也是千千万万吃人者的一员,他同样在发声:“救救孩子!”
不曾知道狂人为何而“发狂”,但冥冥之中那一轮圆月似乎是真理的一种存在,文学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是一种人学,一种救国救民的良方,无论何时何地何方,在中国人的心中,文学和鲁迅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