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理论,我们大家应该都听过。是说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一个企业要弥补自己的短板。
木桶原理强调的是补人之短,它之所以这么流行,大概是受到我们学校教育的影响。但刘澜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木桶原理是错的。因为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不是木桶,企业也不是木桶。
上一篇文章刚好讲到领导者要做的不是补人之短,而是用人之长。
刘澜老师从两个思想误区、两个操作原则、四个实际应用来说明了他这一观点。
1. 两个思想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一个人可以全面发展。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天才,才有可能在众多领域出类拔萃。而我们大多数人如果想要全面发展,最后可能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全面平庸。
第二个思想误区是,认为一个人在薄弱的地方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一个人还是在自己擅长的地方,而不是薄弱的地方,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2. 两个操作原则
第一个操作原则是容人之短。每个人都有短处,如果他的短处不妨碍他发挥他的长处,那我们就该容忍他。管理大师德鲁克甚至这样说,有时候领导者存在的价值就是容忍这样的下属的短处,而且帮助其他人容忍他的短处。
第二个操作原则是识人之异。就是要发现每个人与众不同的长处,而且巧妙地利用。
3. 应用-选育用留
选,也就是招聘。招人的时候就要看长处,不要求全,主要看他能做什么,而不是看他不能做什么。
德鲁克曾经这样说,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发挥人的长处,反过来说,组织之所以存在,就是让你的短处变得无关紧要。
育,就是培养。培训也需要针对他的长处来进行。
用,当然是用人之长。把一个人用到她最擅长的工作上,而不是更高级的职位上。
留,也是用人之长。我们可以用薪酬留人、用感情留人、用文化留人,但有个更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做他擅长的工作,用工作来留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