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感悟(14)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孔子喜欢唱歌,当跟人一起唱歌的时候,如果听到对方唱得好,就一定要请对方反复再唱,然后再学习和他一起唱。
我们不要以为孔子整天只会讲大道理,很严肃。其实他还通计算、音乐、射箭、驾车等,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很多学生平时还学这个。
华杉老师引用了《论语·先进篇》的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这是讲孔子赞叹曾皙的理想生活,暮春时节,天气开始暖和,穿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一起出去春游。在沂水河畔洗澡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可没有我们想得那么死板!
从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喜欢唱歌,每次跟人唱歌的时候,只要听到对方唱得好,一定停下了,请对方反复再唱。然后仔细听好在哪,琢磨别人的唱歌技巧然后学习。孔子能够做到自己说的大道理,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看到别人的优点就去学习模仿。
而我们一看到别人的优点,很多人就会产生嫉妒,首先反应的不是学习。一方面由于我们的人性决定的,一方面是由于环境决定的。因为他们的父母可能在平时有意无意就表现这种行为,然后身边的朋友也这样,最后自己难免被这种价值观所传染。而有些人很大方,胸怀很大,乐于看到别人的优点,然后去学习。读《论语》得把大道理放到自己身上去反思呀,慢慢品读。
儒家讲的“与人为善”,后人把这词给解歪了,望文生义为对人要有善意。愿意是看到别人好的地方,就照着学。
我们人呀就喜欢有胜心,不喜欢什么都是跟别人学,现在的很多流行词,如什么颠覆、什么思维等等,其实不就是换种说法,重新包装而已。学了别人的东西,非要改一改然后说是自己的东西。
现在的知识付费很多就是这样,把旧词包装成看似高大上的新词,可惜的是很多人就是喜欢追逐这种“新东西”,多读基本经典的书籍,很多人讲的知识点就在里面,不要太容易被忽悠。也不要着急焦虑怕落后,我们要走大道,踏踏实实啃经典,学得快的不是知识是信息,想要成长急不了。
孔子小到一首歌,一听到别人唱得好就想学习,所以孔子的学说很多是从周围成功的人总结出的大道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还有孔子还专门强调自己是“述而不作”,没有什么是我创作的,我都是叙述先贤的思想而已。圣人就是圣人,和我们喜欢装饰自己“搞原创”境界高多了。
从这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道理都是总结前人成功经验,又在周游列国实践中去对照,能传两千多年的道理不能没有道理的,读《论语》,得慢慢去琢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