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从小就不是那种天资过人,悟性极高的人,他并没有超常之处,自认为才智钝拙,甚至有点愚钝之人。
就这样极其普通平凡之人,最后却成了人人崇拜的大儒,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坚持不懈的看、温、习、思四字读书法。
看:多看书,会看书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仅仅是坚持不懈地读书,并不一定能谋就大业,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知识运用到极致,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成效。
1.曾国藩强调读书要手到、口到。
我们一般认为读书要眼到、心到才能有效果。而曾国藩却认为读书中,眼到、心到是必然的,而手到与口到则极为重要。
他每天看书都会动手做笔记,便于理解和记忆。曾国藩还主张,读文以声调为本,也就是在高声朗读书本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作者行文的内涵,便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2.读书“三法”:约、专、耐
约,即是指读书要“少而精”,抓住重点书籍刻苦钻研,直到弄懂弄透。
专,即是曾国藩在课程表中所定的“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他认为要踏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弄懂每一个问题。
耐,即是读书时要弄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
曾国藩认为,学问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求速成。
3.曾国藩提倡“猛火煮”与“鸡孵卵”相结合的读书方法
读生书宜求速,既要“猛火煮”。他这样解释道:“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凡读书有难解者,有一字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久自然有益。”
“温旧书宜求熟”,正如“鸡孵卵”,必须慢慢催化。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读懂书籍,举一反三,悟出新的“境界”来。
4.读书要“看、读、写、作”相结合
看,多用“猛火煮”;读,则如“鸡孵卵”。曾国藩认为,读书声若金石之鸣,悠悠意远,是君子三乐之一,可见他对“读”的重视。至于他说的“写”,则指练习书法,“作”指作文吟诗。
曾国藩这些读书方法和心得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的。
温:温则熟,专而精
其实做学问在于专心致志,不能见异思迁,今天想这里学一点,明天想那里学一点,这种态度是绝不可取的,只有专心才能真正挖掘知识的内涵。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在各个领域都有很高深的造诣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常说“样样精通就是样样稀松”,与其四处钻研却处处稀松平常,还不如在某一个领域专心深入地研究。
读书也是一样,什么书都读,就容易导致什么书都读不透、读不精,不能很好地通晓书中的深刻道理。
曾国藩读书非常注重“熟”的作用,虽然“熟”是个最笨的办法,但是“熟”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字是通往“巧”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文人妙来无过熟”,“熟能生巧”,古代很多名人的文笔之所以那么精妙,都是从熟练中得来的。
曾国藩认为做学问要做到精熟并不容易,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很多事情、技艺都是先打下一定的基础,然后不断完善提高,最后才能达到精熟的境界。
要想做事情有所成就,就必须全身心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其中去,在曾国藩的读书方法中,“专”和“熟”是最能反映他读书独到之处的方法。专是保证目标准确,不因过多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而分散精力,只要找准主要目标,贯通之后,其他次要目标就都可以触类旁通;熟是保证精湛,最后达到精湛的必由之路。
习:活到老,学到老
中国有句古话:“活到老学到老”,很多人总认为走出了学校,学习也就结束了。其实踏入社会,要学习的还更多,踏入职场,很多东西要想灵活处理得当,还得不断地去学习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所以一个人要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要想学好,还是有一定的功夫的。
1.学习要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认为读书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其实“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他认为,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2.不断地用新知识充实自己
无论你到了哪一个人生阶段,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一个人只要努力不懈地去学习,也会有大器晚成的机会。人生是需要不断充电的。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让自己赢在起跑线上。
3.知识需要反复的温习和积累
学完的知识如果长时间不去温习,时间久了就会淡忘了,所以要勤加温习,不吸收新的知识,仅有的一点知识恐怕也会消失殆尽。
其实求学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如果你的天赋再好,长时间得不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那同样会被社会所淘汰。所以说学问越积累越有智慧。
思:立目标,定价值
从前曾有一个徒弟问师父,一碗米值多少钱?师父说道那得看在谁的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锅米饭就出来了,那就是一块钱的价值。
若落在小商人的手里,他得考虑把米泡一泡做成四五元钱价值的粽子。
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米适当地发酵、加温,酿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的价值。
所以说一碗米到底值多少钱,就得因人而异。
一碗米饭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而一瓶酒则是十几块、几十块钱的价值,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把自己这碗米逐渐酿成酒的过程。
一个人如果有动机在背后激励着他,他就能拥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并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步前进。
曾国藩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单地说就是进德与修业。他一直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奋进。
他还常鼓励弟弟们:“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辞章之述,以图自卫其身。”
曾国藩认为读书大可报国为民,小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他一直以来有着明确的读书目标以及价值观。
他认为读书就应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
曾国藩的读书志向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所以说要想自己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的我们就应该多读书。读书可以拓宽一个人的视野,涨知识,增才能,并提高自己的素养。
做人和读书一样,书读得好,你做人一定也不赖,多读书的话,会明白更多的道理,一定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会曾国藩的四字读书法,一定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