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
冬哥最近在与3个不同圈子的朋友(一个是公开课与HR专业人士、一个是和猎头、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一个是C端的长尾客户)交流,发觉相当多的人还是不太清楚测评产品的逻辑、品质和适用环境。简言之,如何挑选测评工具,每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是什么,测评的信效度到底如何,傻傻分不清楚。
各位老铁都很清楚,冬哥近些年一直专注在测评领域,作为顾问,独自或者与很多机构也有过中高管评价项目的合作,接触了不少的工具(如Wave、EverythingDiSC、Facet5);早些年,冬哥本人在测评机构和甲方工作的时候,自然也深度使用过不少的测评工具(如PPA、TST、TEI、PI、TQ、OPQ、TTI、WBI...);第三,蜜蜂测评这个平台的设立初衷就是为了摒弃门户之见,推动科学测评,因此近几年也与各家一线公司的测评专家有过交流,也对不少的工具做过深度解析。
因此,我想对这个话题,谈些观点,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
就冬哥看来,测评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简言之,可以分成5个层次或者境界。
第一层次:五大猎头公司的测评
比如:
光辉国际(Korn Ferry)
史宾沙( Spencer Stuart)
亿康先达(EgonZehnder)
罗盛( Russell Reynolds)
海德思哲(Heidrick&Struggles)
补充个小细节,可能大家都很清楚,光辉国际收了Haygroup; Spencer Stuart收了Aon的人才咨询服务。
这其中,冬哥最喜欢的是亿康先达的高管模型和高潜质人才模型,简单明快;Hay之前的潜质模型我觉得也很好,只可惜后面被改的面目全非,似乎无所不包了。
多说一句,史宾沙的企业文化模型,也是我的最爱。冬哥最近半年,看了10+本的原版组织文化类书籍,深感蕴含这丰富的宝藏,也着实有趣,但有时不免诸多困惑,欢迎各位老铁后台来交流哈。
第二层次:老牌测评机构
Hogan
SHL
Thomas
DDI-线下,尤其是Target Selection 为众人所称道
这其中,SHL不得不提,被收购之后(Gartner、CEB)又独立出来,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们家产品的领先之处。事实上S|H|L分手之后,分别有自己的工具,比如Wave、OPQ、Cut-e,都有不少值得称赞之处。
当然,由于托马斯是冬哥的老东家,我对这个产品系列应用得也很多,可能有些个人偏好,在DISC类测评中,它产品本身的质量无疑是最高的,不过由于缺乏客户导向,从用户体验、报告的可阅读性来看,Everything Disc 大有后起之势。
第三层次:一线人力咨询机构
TW (WTW)
AON
MERCER
通常来说,这些机构都是引进或代理的外部测评产品,比如TW的Wave测评,AON的Cut-e也都很不错,就工具本身不比上述第二层次差,只是测评的数据,以及顾问的精熟程度,可能稍逊一筹。
第四层次:小而美的测评机构或者全国性的测评咨询机构
本层次分化得比较厉害了
希典的WBI
TTI
China Select的15FQ+
励衿的talent*7
以及
北森、诺姆四达、中智、倍智-分别占据了北上广
以及
智联、51、猎聘等测评板块服务
这其中,WBI、TTI等产品都是不错的,只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啊,品牌力一般了。
至于说到国内测评的代表,一个是北森,一个是诺姆,当年都是国内测评的开拓者,也都具备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只可惜,后来走了2条不同的道路,如今,南辕北辙了(当然,北森现在是一家科技公司了)。
至于说到智联、猎聘等,凭借着巨大的客户和渠道优势,在中低端测评市场中也占有了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总而言之,综合考虑下,这3个小类似乎可以并列在一起了。
第五层次:全国性的培训机构以及区域性的本土测评咨询公司
全国性的培训机构,由于也会涉及到培训需求诊断、效果评估等需求,也会使用一些测评工具,不过这不是他们的专注所在,此处就不点评了。
至于说到区域性的本土咨询机构,值得多说两句。
这其中有一些是代理或引进一些非常棒的产品;也有一些是自主研发的堪比国际一线的产品;当然还有不少是打着测评的幌子,实际上不知道从哪里撺来的产品了。
由于这类机构数不胜数,冬哥就目力所及,挑选2家不错的公司分别说说。
一个是荀才咨询,其代理了很多好的测评产品,比如Everything DiSC 、Hoagan,以及独家引进的高管团队效能提升工具-火箭模型
顺便说一句,这个模型经过大量的数据验证,也是世界级的领导力专家,并有配套的测评工具和改进路线图,个人非常推崇。
一个是隽略咨询,由于产品开发者的良好的咨询背景和互联网思维,其产品效度堪比一线大牌工具,当然阅读的体验感明显更符合国人。
除却上述以外,还有一家机构特别值得一提。
那就是Gallup的优势测评,独树一帜,拥有相当的深度爱好者。按照我的理解,应该在第一和第二层次之间,姑且列为1.5吧。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只是我的个人排名,虽说考虑到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品牌和营收、市占率等因素,但毕竟没有做过细致的数据分析,难免疏漏,请各位审慎地对待;至于没有提到的公司,也不代表不好,但很可能冬哥觉得一般般。
希望本文有助于各位厘清测评市场的竞争格局,多选择靠谱的、科学的测评工具,而非9型人格之类的,也千万不能只看营收和市占率......
基本上来讲,测评市场的竞争格局已定(前面几个层次本身质量都可以保障),当然,未来随着颠覆性的新技术、新方法;或者是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很可能会有国内本土的机构独占鳌头。
至于说到国内的测评工具,冬哥终于发现了一款看起来很不错的产品,不过尚未深度使用过,待时机成熟,再跟各位老铁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