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少聪
《正面管教》第一章打卡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的第一章里讲了乔尼的故事,乔尼3岁,在正面管教的家庭中,他起床自己穿好衣服,收拾好床铺,然后去厨房帮忙,摆碗筷,炒鸡蛋(对,3岁的孩子已经会炒鸡蛋!)、烤土司。
对于我来说,这实在是太神奇,我家老大11岁,早餐也从来是饭来张口,更没有去厨房帮过忙。早上的床铺,要在吼叫中慢吞吞敷衍着勉强收拾下。
正面管教真的有这么神奇?
在《正面管教》的序言以及第一章内文里,作者简·尼尔森重复了一句话,“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要先让他感觉更糟?”简·尼尔森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不要对孩子使用惩罚的方式。
为什么?
因为惩罚虽然可以立即制止不良行为,在这一点上,效果立竿见影,但惩罚的长期效果却足以让人心生恐惧。
简·尼尔森用四个R来表示惩罚产生的长期后果:1.愤恨(Resentment)2报复(Revenge)3反叛(Rebellion)4退缩(Retreat)。
简·尼尔森说的这几个后果应该出现在长期被批评、指责、否定的孩子身上。
如果仅仅是偶尔的惩罚呢?比如,在正常的家庭中,过度的惩罚其实和过度的溺爱一样,并不十分常见。在此小小质疑一下,简·尼尔森所说的惩罚是不是过于极端了?
简·尼尔森认为奖励和惩罚都是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方式。前者父母和老师必须时刻关注孩子的好行为,给予奖励,承担责任的是父母。后者则是大人和孩子共同放弃了责任。
如果惩罚和奖励都不值得提倡,那么该怎么办?简·尼尔森给出的答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包括四个标准:
1.是否能和善并坚定地执行。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我觉得最难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点。和善坚定,大概只有没养过娃的父母才能说得这么淡定。
面对一个精力旺盛,分分钟把家搞得天翻地覆的娃娃,能做到云淡风轻?除非不是自己的娃,才能满不在乎地甩甩衣袖,拍拍屁股走人。
那么,我们为什么觉得和善坚定做不到呢?
简·尼尔森总结说,首先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应该和善,孩子把番茄酱涂得满地都是,自己难道不应该表示一下生气?
其次,我们不知道和善坚定是什么样子?
和善不是取悦孩子,坚定不是惩罚和说教。
和善和坚定放在一起,就是对孩子和自己的尊重。举例,假设孩子和你顶嘴,尊重自己和孩子的方式就是走开,等彼此冷静下来,再沟通。
重点是,我们如何在生气的时候,主动走开,而不是和孩子进行权力之争?简·尼尔森对这个问题,没有展开阐述。
说说我的经验吧,我觉得有三个方法可以在关键时刻稀释怒气。
1.我现在正在教孩子学会不乱发脾气,那么我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
2.小孩子一枚,如果和他一般见识,自己不也成了小孩了?那十几年的日子不白过了?
3.生气会变老变丑,可能还会猝死,还是小命要紧,其它皆浮云。
4.灵魂出窍法,我心已不在这里,随便你闹吧闹吧,我都看不见听不到。
最后,如果你给自己制定一个一定不冲孩子发火的目标,你就会找到很多方法来控制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