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第四天 走出舒适区
可能跳操用力过猛,膝盖还有点酸。早起还是下楼了,走走吧。户外的开阔,让人感觉身心自由。
有个老人孤独地坐在儿童游乐场的摇摇马上,独自摇晃着。孤独,不只是此刻,还经常看独自一个人坐在小区的休息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穿过游乐场,前面绿地有几棵高大的银杏树,一片片金黄的叶子,在初升的太亮照耀下闪闪发光。地面上也是一层的金叶子,扇面的形状,煞是好看。
继续听《认知觉醒》。复利效应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定的拐点后会飞速发展。我现在刚开始写公号,所以常常会看其他的公众号文章。很多人突然一天文章阅读量几千+,有的几万+,个别的甚至有10万+,看他们之前的一些文章,阅读量也就2位数,3位数。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一直在持续地写,不断地更文,持续的输出,累积了一定的量。这个几千、几万、10万,也是他们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结果吧。
这个拐点的出现,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完善的过程。从把一个观点说明白,把一个事件说清楚,引起大家的认同,激起人们的共鸣,对人们有所启发有所帮助,就会得到传播就会有流量。
走出舒适区,进入拉伸区。我们常常习惯待在一个安全的舒适区,不想动弹。比如一份工作做了许多年,没有任何长进,又不再有任何发展的机会。但我们因习惯了这个圈子,不想也不敢走出去。因为走出去,可能需要适应新的行业,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和新的人。人们对未知,总是有一点恐惧。每一个觉醒的人,都是开始要刀迈出一步,走出舒适区,进入拉伸区。
拉伸区,在舒适区的边缘,既有挑战又有成就感。就像我以前喜欢读书,但也就是读过而已,读过即忘。虽然自我感觉读过不少书,只是多了一点认知,其他没有任何提升。写文的时候,就感觉脑袋空空。我一直待在阅读的舒适区,只是“读”,停留在表层的学习量中。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输入。只有学习量,没有思考量和行动量,更没有后面修正的改变量。
走出我的舒适区,第一步,就是写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中进行摘抄金句,读书完成后,输出一篇读后感。
每天阅读,每天写500字,持续练习。先完成初步数量的积累,持续精进。
网友评论